投稿邮箱:jxpinglun@163.com
QQ群 : 317365101
您当前的位置 : 理论评论 >> 荟萃
加强基层党建,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来源:  2025-04-01 18:12:57  编辑:曹柯帆  作者:[ 浏览字号:  ]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蓝图中,基层党组织如同定盘的“星”、压舱的“石”,是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的核心引擎。

  强化组织根基,锻造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基层党组织是党在乡村的“神经末梢”,其组织力的强弱直接关系乡村振兴的成色。新时代背景下,需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完善党委统筹、支部攻坚、党员示范的责任体系,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通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精准落地。同时,深化“五级书记抓振兴”机制,构建书记领衔、专班推进、项目攻坚的工作格局,推动党建与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只有筑牢组织堡垒,乡村振兴才能方向不偏、动力不竭。

  激活人才引擎,培育振兴队伍的“生力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一方面,吸引能人返乡创业,建立人才数据库与定制化对接机制,以政策红利激发人才活力;另一方面,加强本土人才培育,开展田间党课、农技结对等实践培训,推动思想转型与技能升级。唯有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才能为乡村注入持久动能。

  推动产业融合,点燃经济发展的“强引擎”。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基层党组织需立足资源禀赋,以“党建+产业链”思维推动三产融合。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同时,依托供应链思维发展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等新业态,推动“土特产”向“金招牌”升级。在此过程中,党组织需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打破要素流动壁垒,引导资本、技术、数据等现代生产要素向乡村集聚,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质变。

  创新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的“同心圆”。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基层党组织需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抓手,完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培育“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激发农民主体意识;借助“积分超市”“党员联户”等机制,将文明实践融入基层治理。同时,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配置,以数字政务、智慧乡村建设提升治理效能。唯有构建党群联动的治理新格局,才能实现乡村善治与文明乡风的共生共荣。

  厚植民生情怀,绘就幸福生活的“新图景”。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是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基层党组织需以“群众表情”为工作晴雨表,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痛点,将“老年食堂”等微服务做实做细。同时,通过集体经济收益合理分配,让农民在产业增值中收获“真金白银”,把民生“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乡村振兴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凝聚合力。

  基层党组织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从组织筑基到人才赋能,从产业提质到治理增效,每一步都需以党建为轴心,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唯有如此,方能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图景。(井冈山市龙市镇人民政府谢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江西网(大江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