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以来,江西以“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破题,通过人才下沉、资源整合、精准对接,推动文化服务从“单向输送”向“双向赋能”转变,为乡风文明建设开辟了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亦需铸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乡村振兴,首先是乡村文化的振兴。据悉,江西“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向全省100个县(市、区)派驻100名新闻导师、100名宣讲导师、100名文艺导师、100名非遗导师。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摆脱以往单向送文化的方式,创新“以需定供”“量身定制”。通过“群众点单”与“导师接单”精准衔接,将文化服务与基层需求深度融合。既让专业人才在田野中扎根,又让“土专家”“田秀才”破土成长,形成“导师带骨干、骨干传群众”的文明培育链;“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既满足当下需求,又为乡村留下带不走的“文化火种”;既破解了基层文化人才短缺难题,又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精神动力。
做好“文化+”,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发挥文化导师引领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多元文化活动,如理论宣讲、新闻宣传、文艺创作及非遗传承,让乡村文明“美”起来。强化基层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让乡村治理“优”起来。打造地域特色乡村产业品牌,让乡村经济“强”起来。同时,推进“文化+旅游”“文化+市场”“文化+产品”等融合模式,文艺导师孵化优质文明实践项目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理论宣讲员用方言土语讲活党的创新理论,新闻导师助农直播擦亮地域IP……四类导师如同文化的“甘霖”,精准地滴灌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不断增进人们对乡土文化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更好守住“乡魂”、护住“乡根”、留住“乡愁”,走出文化兴村新路子。
以新余市渝水区为例。该区系统性推进“四个100”文化导师下基层工程,一方面,通过多种方式深入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确保文化活动内容贴近群众、符合民意,切实增强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另一方面,注重实效,在“激情渝水”“魁星阁读书会”“渝水区唐诗合唱团”“新余花鼓戏”等文化品牌的基础上,通过导师的悉心指导,培养更多文化骨干,创作更多优秀作品,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
乡村全面振兴,文化既是底色,更是引擎。江西“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以“文化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催生江西乡村的美丽嬗变,一幅“文化活、乡村兴、百姓乐”的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正在赣鄱大地徐徐展开。
(大江时评特约评论员 姚隽)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