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jxpinglun@163.com
QQ群 : 317365101
您当前的位置 : 理论评论 >> 本网专稿 >> 大江时评
大江时评:建设“好房子”,让民生福祉更有品质
来源:大江网  2025-03-10 17:41:57  编辑:倪旻  作者:谢丹玲[ 浏览字号:  ]

      每年全国两会,关于房地产政策的表述都会引发高度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老百姓过日子,讲究安居乐业。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再到“住有优居”,“好房子”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好日子的期待,不仅要有好标准、好建造,还要有好材料、好设计以及好服务,才能让老百姓住得健康、住得舒适、住得安心放心。

      有没有房子住、住上什么样的房子,直接关系一家人的获得感、幸福感。2024年,全国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1863个,惠及居民136.7万户,建设筹集安置房189.4万套……一张张舒心的笑脸,既是“老旧小区改造”奔向的目标,也是“老旧小区改造”这张答卷上,最权威、最有分量的“打分”。

      那么,“好房子”如何推进建设?待建的要严格落实安全、舒适、绿色、智慧这四大要求;已建成的包括正在居住的,可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让“老房子”变成更宜居的“好房子”。可以预见,无论新房子还是老房子,都要努力向“好房子迈进”,让人民群众在城市中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建好“新房子”,也要把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老房改造有很多潜力可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政府计划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当前,居住在“老破小”房子里的居民还有不少。一些房子风吹雨打,出现了结构破损、频繁漏水、管道异味等糟心问题;有的房子空间设计不合理、采光、隔音隔热等不理想;有的房子,小区绿化和公共配套设施偏少。因此,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要把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有效解决,这样才真正让这项民生工程暖民心,居民幸福感“旧地升温”。

      随着我国住房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好房子”的内涵不断扩展。有了“好房子”,还要建设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才能让民生福祉更有品质。

      (大江时评特约评论员 谢丹玲)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