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积淀的独特文化形态,蕴含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理想,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资源。把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要充分发挥好“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统一,构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机制,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
一、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价值意蕴
1.有助于大学生克服历史碎片化的认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渠道多样,但往往缺乏系统性,容易受到片面信息的干扰,这不仅影响他们对历史规律的理解,也使得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历史逻辑和价值导向难以深入人心。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有着完整的历史叙事和生动的历史人物。把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更能引导大学生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使其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
2.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在多元文化冲击下,部分大学生对于主流价值观存在质疑,他们在选择人生道路时,可能倾向于短期利益,忽视长远理想,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红色文化中蕴含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能够为迷茫的大学生提供清晰的价值导向。大学生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到爱国主义的力量,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把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明确个人在社会和国家发展中的定位,加深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的理想,从而树立起具有时代特征的理想信念。
3.有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过于关注个人发展,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承担有所缺失,奉献意识不够。红色文化蕴藏的人民主体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能够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他们认识到个人成就与社会进步的紧密联系。如把焦裕禄、雷锋等英雄人物的事迹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其在面对复杂社会现象时,能够坚守正确的价值导向,不断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二、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路径
1.发挥“第一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在挖掘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深度上下功夫。“第一课堂”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在学校教室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把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阵地作用。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将红色文化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体系,把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教师可以以中国近现代史各个历史时期为主线,运用本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讲好讲活本地区的红色文化故事,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可以结合红色文化中的道德典范和法治思想,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和法治教育。同时,开设专门的红色文化课程,运用好《红色文化十讲》等教材,系统地向大学生传授红色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充分发掘各类专业课程蕴藏的红色文化素材。高校要构建“三全育人”的格局,就必须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教师要树立“大思政”的理念,挖掘所讲授专业课程的红色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如经济类专业课程可以分析红色经济的实践与理论、艺术类专业课程可以探讨红色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义、水利类专业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红色水利的发展历史。通过这些方式的有机融入,可以让大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2.发挥“第二课堂”的文化育人功能,在拓展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广度上做文章。“第二课堂”是指除“第一课堂”之外的所有校内资源,以学校音乐体育场馆、社团活动场地、文化走廊等场所为活动载体的课堂。把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好“第二课堂”育人和服务功能。其一,在活动载体上开展内容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高校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如红色电影节、红色歌曲比赛、红色故事演讲、红色话剧、红色舞台剧等,让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其二,在组织建设上成立红色文化社团。红色文化社团是培养红色文化认同的重要组织力量。通过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会、宣讲团等社团,组织定期开展研讨会、公益宣传、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大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其三,在校园环境上营造红色文化的教育氛围。通过校园雕塑、主题墙绘、红色文化长廊等形式,让红色文化元素充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3.发挥“第三课堂”的实践体验功能,在强化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度上出实招。“第三课堂”是指以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博物馆等校外教育服务设施和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为活动载体的课堂。一是用好社会实践平台。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深化理论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之一。红色文化既体现在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风貌品格等精神层面,也熔铸于制度机制、遗迹遗存、文化艺术等具体形态之中。把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高校要用好社会实践平台,组织大学生参观红色遗址、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基地。同时,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期间,广泛动员学生参加如“走访家乡红色地标”“红色走读”等特色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革命历史的现场,感受历史的厚重和红色精神的震撼。二是用活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一方面,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对红色革命场馆、革命遗址等红色基地的直播,或是制作红色主题的短视频、微电影,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大学生关注,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的效力。另一方面,运用VR技术,把虚拟现实技术教学模式融入红色文化教育,运用视觉、听觉等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输入,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体验空间,打破传统红色文化教育的时空限制,真实再现革命历史场景,让大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峥嵘岁月,感悟革命先烈的精神力量,提升红色文化的感染力。
作者:成建玲(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实证研究——以XX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SZZX21104)和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理想教育的实效性研究”(项目编号20DJQN044)的阶段性成果。
校对:韩雨萱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