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随着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其在跨境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这一变化背后是出于对数字货币长期发展潜力的积极预期,以及对传统金融体系在跨境交易中面临的诸多挑战的担忧。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多变及金融市场不断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数字人民币有望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为跨境理财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然而,在数字货币与传统金融体系并行不悖的大环境下,数字人民币在跨境理财中的应用能否实现并发挥优势,是值得市场共同探索的问题。
一、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与跨境理财通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现状
(一)国内外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下称CBDC)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现金,代表由中央银行储备金保障的无风险资产,是传统货币的数字化等价物,采用国家的记账单位进行计价,并广泛被认知为“数字现金”,通常存储于数字钱包中,能够直接将用作交易和支付。这种新型的货币形态不仅保留了中央银行货币的核心属性,同时引入了数字货币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在国内,数字人民币以其独特的法定地位、技术创新和便捷性,逐渐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坚持双层运营体系、M0替代策略的基础上,数字人民币在提升货币政策和支付体系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金融普惠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根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数字人民币交易额已达1.8万亿元,流通的数字人民币已达165亿元,数字人民币交易总量达9.5亿笔,数字人民币钱包开通数量达1.2亿个。以上数据标志着我国数字人民币研发和试点均已取得一定成效,成为全球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究的先行者。
图1:中国数字人民币发展大事记
在国际范围内,各国央行正积极推动CBDC的发展,希望借此提高支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强金融包容性与促进金融创新。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2023年发布的第六次全球CBDC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22年12月,全球93%的中央银行已经参与到CBDC项目中,其中超过半数的中央银行已经开始CBDC的具体试验或试点阶段,大约四分之一正在进行零售型CBDC的试点。根据各国央行的展望,预计到2030年将有15个国家推行零售CBDC和9个国家推行批发CBDC,并使其在市场上流通。
图2:全球央行参与CBDC工作进一步推进
(二)跨境理财通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现状
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于2019年提出跨境理财通概念,并由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管局和澳门金管局联合公布开展跨境理财通1.0试点:该试点旨在为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跨境投资渠道,同时侧重于建立完善的制度框架;与2017年港股通股票交易机制不同,跨境理财通1.0更为关注跨境资金流动机制。2024年,跨境理财通2.0细则发布并正式施行,通过优化投资者准入条件、提高个人投资者额度、拓宽试点范围等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的融合。
这一举措不仅为内地证券公司提供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新通道,也使其面临更多国际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跨境理财通2.0的实施使内地证券公司得以开发跨境理财产品,吸引并维护高净值客户,扩展业务范围,提升品牌竞争力;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内地证券公司需应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尤其是在香港证券公司采用传统券商托管模式的情况下,如证券公司财务稳健性受到威胁或破产,香港证监会设立的投资者赔偿基金无法覆盖理财通2.0的投资额度,客户资金安全性可能受到直接影响,内地证券公司可能因此承担连带责任;此外,汇率和利率的变动也为内地证券公司带来了新的挑战。
尽管如此,跨境理财通2.0的推出仍然为内地证券公司提供了投资渠道增容、推动产品创新、客户门槛降低等新优势,从而帮助内地证券公司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推动内地证券市场的开放和创新,促进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数字货币及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的技术架构及其优势
(一)数字人民币的技术架构及基于技术架构形成的优势
数字人民币系统采用分布式、平台化设计,综合集中式与分布式架构特点,形成稳态与敏态双模共存、集中式与分布式融合发展的混合技术架构,有助于实现高效的资金流转和交易处理。基于该种技术架构,数字人民币具有以下优势:
法定性、稳定性和锚定性:数字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具法偿性和价值等价性,与实体人民币法律效力相同,用户可无条件使用;其稳定性基于国家信用背书,展现低波动性和稳定币值;锚定特性体现在与传统人民币1:1兑换比率上,确保价值稳定性与传统货币一致,强化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全生命周期管理: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与管理采用中心化管理和双层运营模式,其中人民银行在运营体系中扮演核心角色,负责向商业银行等指定运营机构发行数字人民币,并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数字人民币设计遵循规范,实现不可重复花费、非法复制防护、交易不可篡改等特性;认证中心集中管理身份信息,支持可控匿名;登记中心记录数字货币及用户身份,完成权属登记,实现全生命周期登记。
安全性和可控性: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被集中于央行,保证了其安全性和可控性。此外,数字人民币综合使用数字证书体系、数字签名、安全加密存储等技术,初步建成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保障其运营系统的安全性。
普惠性、隐私性和合规性:在普惠性方面,数字人民币通过与银行账户松耦合、“支付即结算”、低成本等优势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在隐私性方面,数字人民币遵循“小额匿名、大额可溯”,保护个人隐私;在合规性方面,数字人民币符合反洗钱等法规,央行也通过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数字人民币运营系统全流程安全管理体系等措施来完善数字人民币相关制度。
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M0,边际成本低,消费者增长不会线性提升发行流通成本,也不影响服务质量,边际成本低;发行数字人民币节约生产和流通成本,有助于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减税降费的政策部署,减轻实体负担,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支付即结算”功能保证实时结算,免手续费,降低支付成本。
(二)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的技术架构及其优势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Multi-CBDC Bridge,以下简称为“货币桥”项目)是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构建的一个创新解决方案,旨在构建一个可供多个中央银行共同发行和交换中央银行数字货币(multi-CBDC)的平台,实现支付、外汇、资本管理、反洗钱、反恐融资等功能模块的灵活组合;这种设计可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司法辖区的需求,同时显著提升系统的适应性和互操作性。该项目的优势在于其高效、低成本、实时和可扩展的跨境支付能力,以及去中心化治理结构和模块化设计所带来的一系列附加价值。这些优势不仅提升了跨境支付的效率和安全性,也为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图3:“货币桥”项目的高级网络拓扑结构
在技术实施层面,“货币桥”项目利用DLT技术确保交易数据的透明性和安全性。智能合约的应用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处理速度,同时保证了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在隐私保护方面,项目采取了身份验证、交易金额控制及加密调用DC合约等措施,保护用户隐私,符合监管要求。
在成本效益方面,“货币桥”项目通过部署基于DLT的通用平台实现了交易记录和验证的去中心化,提高了数据透明度和安全性,增强了数据隐私和治理能力。此架构减少了对代理行的依赖,确保平台治理结构与国际标准一致,降低了合规成本,提升了多国间业务治理和监管的灵活性。该架构支持各国央行进行数字货币与存托凭证的兑换,借助智能合约制定交易规则和监管政策,将跨境支付时间缩短至2至10秒,并实现点对点交易,显著降低了跨境转账成本。
与此同时,“货币桥”项目还致力于探索和实施模块化架构,采用类似乐高积木的模块化设计。与传统的“烟囱式架构”相比,该设计使各个模块能够相互交互和协作,显著降低合规和监管成本的同时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货币桥”项目不仅展示了DLT技术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应用潜力,也为金融系统的数字化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促进不同央行的合作,该项目有助于推动全球金融体系的数字化转型,构建更加公平、稳定、高效的国际货币体系;此外,“货币桥”项目的设计重点在于提升网络的韧性、可扩展性和隐私保护,使其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定需求,同时保持高效运行和高度灵活性。
三、“货币桥”项目在跨境理财中应用的前瞻性优势及其挑战
(一)“货币桥”项目在跨境理财中应用的前瞻性优势
(1)更优的汇率价格发现机制
通过对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的应用,“货币桥”项目有望为市场参与者打造更科学有效的外汇做市商系统,在桥上制定有效的汇价发现机制,从而提高外汇交易效率,降低外汇波动风险。
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区块链交易的透明度提高了交易双方对最新汇率的实时了解,并减少了确认时间,这可以提高价格发现效率,并维护市场完整性;市场参与者可以使用公开的交易记录来创建透明且相关的基准,而无需依赖昂贵的第三方基准提供商;“货币桥”项目所具有的实时结算能力可以确保实时报价,从而匹配最优价格。
另一方面,“货币桥”项目可通过智能合约在不同货币之间促进价格发现、风险交换和结算,从而在跨境支付中自动匹配最优价格,确保实时报价与实际交易价格的一致性;智能合约拥有的加密技术还能够确保交易的公正性和透明性,从而减少欺诈和操纵市场的行为。
图4:“多边货币桥”运行流程
以上图为例,如需在“多边货币桥”平台上完成双币种的跨境支付(即跨境外汇交易),商业银行A需首先向交易对手(另一商业银行B)提出交易请求,后者在核对交易细节及合规要求后接受交易请求,之后再由交易的发起方通过智能合约向平台发布交易指令;在多家做市商出价后,系统经过自动筛选并将点差最低的、对投资者最有优势的报价显示出来并提供成交,最后由央行节点核准交易信息后记入共同账本。在这一过程中,交易双方不需要分别记账,跨境交易可实现外汇交易的同步交收(PvP),支付和兑换可以同时进行,无需等待结算时间,从而降低因等待时间过久而产生的汇率变动风险。
(2)更大范围的投资区域
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以下简称CIPS),旨在为全球金融机构提供安全、稳定和高效的人民币跨境结算服务。截至2024年6月末,CIPS系统共有参与者1544家,其中直接参与者148家,间接参与者1396家,业务可通过4700多家法人银行机构覆盖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中国人民银行主导的单一中心系统,CIPS的主要功能是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和金融市场业务;相比之下,“货币桥”项目由多个央行共同参与,基于分布式分类账技术,旨在实现不同国家央行数字货币之间的互操作性和交互性。这表明“货币桥”项目具有多中心的特点,每个参与的央行都可以在其本国或特定区域内进行操作和管理。
总结来说,CIPS以中国央行为主导,仅有一个中心;而“货币桥”项目则有多个央行参与,形成了一个具有多个中心的网络结构。这种设计使得“货币桥”项目能够更好地适应多边合作的需求,提供更高效、低成本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
(3)更智能的跨境资金额度管理
鉴于国际外汇管制政策的复杂性,跨境理财通实施了总额度管控,以有效管理跨境资金流动。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的总额度设定为1500亿元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定期通过官方网站披露“跨境理财通”额度的使用情况,而各银行在进行外汇跨境支付时,亦需设定日间清算额度,以保障资金的流动性。投资者转账申请的实时性使得剩余额度随资金双向变动而实时更新。当前,跨境理财通额度的管理由销售机构和合作机构自行控制,需在办理“北向通”和“南向通”资金汇入汇出前,查询并确保额度使用情况,以避免超出规定的净流入或净流出上限。
然而,额度控制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难题:首先,查询与资金划款之间存在时间差,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额度查询时充足,但划款时已满或反之的情况;其次,不同机构执行的额度控制标准不一致,增加了总额度有效利用的难度;此外,由于只能选择一个合作银行,而各银行的外汇日间清算额度受规模、业务量、流动性管理能力及监管要求等因素影响而有所不同,单银行额度使用率将直接影响跨境理财资金的划付效率。
“货币桥”项目应用于跨境理财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而且能够更好地保障跨境理财资金汇划的低成本和高效率:一、各国央行设定该国各币种日间清算总额度和跨境理财的总额度,各参与银行设置各自日间清算额度,同时与央行实时同步跨境理财额度使用情况。当合作机构发起资金跨境划付时,系统实时判断跨境理财总额度是否充足,额度充足则执行划款,额度不足则暂缓等待,一旦有额度释放将再根据划款指令的时间先后顺序执行。二、根据各银行汇率和日间清算额度使用情况自由选择支付银行,如果A银行汇率低但清算额度不足,那么可以继续选择额度充足且汇率较低的B银行。据此可以进一步创建智能合约,设计算法为日间清算额度、汇率等要素分配权重,根据权重计算每个银行的综合得分,选择最优的支付路径执行资金划付。
(二)“货币桥”项目在跨境理财中应用的挑战
尽管“货币桥”项目为跨境理财通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机遇,但要将其成功应用于实践中仍需克服众多挑战:
技术挑战: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s)可能基于不同的技术标准和协议,需要从技术上确保这些系统能够顺利交互;分布式账本技术仍然存在潜在安全漏洞和隐私泄露的风险,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出现技术故障影响资金安全。
政策与战略挑战: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可能对政策制定产生影响,进而带来不确定性,需明确“货币桥”项目在跨境理财通中的战略角色以及如何与现行金融体系和市场参与者协同发展。
运营挑战:跨境理财业务伴随着大额资金流动,在汇率和额度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保障资金的流动性支持是一项重大挑战。同时,货币间的汇率波动可能引起资金价值的变动,需要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依托国际合作、技术创新以及有力的监管与政策支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成熟,这些挑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四、数字人民币在跨境证券交易中的应用潜力
除了跨境理财通,数字人民币在其他跨境证券交易中的应用也具有广阔的前景,可以带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大的市场流动性和更强的监管能力。随着数字人民币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在未来的跨境证券交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降本提速,构建扁平化跨境支付网络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跨境支付已成为国际贸易的必要环节。传统跨境支付网络因其复杂的层级结构,导致成本高昂且交易迟缓。数字人民币催生了扁平化的跨境支付网络,此网络通过统一平台整合参与者打造了一个高效集中的系统,大幅提升了支付效率。
在扁平化网络中,各方共平台运作,实现了信息的直接与高效传递,削减了中间环节,从而达到降本提速的效果;此外,这种结构减少了信息不透明和操作风险,为全球贸易提供了便捷的支付服务。因此,扁平化网络的构建不仅优化了支付流程,也为全球贸易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并有望重塑全球跨境支付体系。更重要的是,分布式跨境支付网络的出现,为打破特定国家对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掌控提供了新机遇。
(二)优化全球货币格局,促进国际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
随着数字人民币被更多国家和地区接纳,其在国际支付体系的权重和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这将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从而为国际金融合作开创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在国际支付领域,目前对SWIFT等传统系统的依赖程度较高,而这些系统在效率、成本和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数字人民币的引入为国际支付提供了一条新的通道,减少了对传统支付系统的依赖,从而推动了支付系统的多元化发展;此外,随着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它有可能成为一些国家的外汇储备选项之一,为这些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潜在更稳定的储备货币选择,进一步促进了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
(三)减少单一货币依赖,增加交易选择多样性
在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中,传统的国际结算体系主要依赖于美元。尽管美元长期作为全球金融秩序的核心,但其主导地位正受到新兴市场国家崛起、货币政策分歧、全球债务水平攀升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多重挑战。在此情境下,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全球影响力正逐步上升。
数字人民币的推出为国际贸易及跨境金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替代方案,旨在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并促进交易多元化。这意味着即便在美元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中,人民币也能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这一变革不仅增加了交易的灵活性,而且为与美国经贸关系较弱的国家提供了一条规避金融制裁的新路径:通过运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支付,各国能获得更独立的国际金融活动能力,从而提升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议价能力和独立性。因此,数字人民币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不仅标志着数字货币时代的到来,更预示着一场国际金融市场变革的兴起。
作者:方程(CPA,深港澳金融科技师二级持证人,长城证券营运管理部总经理助理)、刘素景(中级会计师,长城证券营运管理部交收团队经理)、唐雨馨(长城证券营运管理部兼职秘书,交收团队资金管理岗)
参考资料:
⒈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July 10th, 2023). Making headway: Results of the 2022 BIS survey on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and crypto (Working Paper). https://www.bis.org
⒉艾瑞咨询. (2021年10月).中国数字人民币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艾瑞咨询.
⒊Adams, A., Ladner, M., Liao, G., Putth, D., Wan, X. (Jan 18th, 2023). On-Chain Foreign Exchange and Cross-border Payment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raditional Trading and Blockchain-based Implementation.
⒋CIPS. (2024年7月3日). CIPS系统参与者公告(第九十八期). https://www.cips.com.cn/cips/2024-07/03/article_2024070314422473543.html
校对:韩雨萱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