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致贺信时指出,中国将继续同各方一道,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方向发展,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增进各国人民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品牌,让中国与世界经济深度拥抱,生动诠释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当然,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举办以“深化互联互通·促进合作共赢”为主题的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不仅为中欧班列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劲,更好牵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向前发展。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欧班列不仅给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送去了“中国制造”“中国机会”,也捎回了“欧洲产品”“欧洲希望”。如今,运输货物从开行初期的手机、电脑等IT产品,逐渐扩大到服装鞋帽、汽车及配件、粮食、葡萄酒、咖啡豆、木材等。一组组向上的“发展线”,一个个实打实、沉甸甸的果实,向世界传递合作共赢的机遇、希望和福音,彰显出中国经济的雄厚实力。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欧班列是一个双向奔赴的线路,是一条互利共赢的桥梁,是一条充满想象的道路,只要世界各国拉紧合作纽带,加深利益交融,才能把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正如世界银行预计的那样,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可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眺望前方的奋进路,中欧班列这支“钢铁驼队”已经按下了高质量发展“快进键”,相信在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参与和助力下,中欧班列定能跑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好。
合作与开放,是当今世界不变的两个主题。如约而至的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彰显出中国对外开放之门越开越大的发展理念,正在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从一组组数据中就可以窥见中欧班列的独特魅力。10年来,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7.7万列,运送货物731万标箱,货值超3400亿美元,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简言之,中欧班列越来越成熟、规模越来越大、朋友圈越来越密集,让“中国制造”在欧洲越来越受欢迎,让越来越多的欧洲产品走进了中国百姓生活中,实现了共享共利发展的可喜局面。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站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中欧班列就像一条纽带一样,于变局中开新局,必将会成为带动共建国家、企业和百姓致富的“火车头”,分享中国机遇,书写出更多合作共赢的中欧班列全新故事。
(谢丹玲)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