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内蒙古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出现不同程度旱情。针对当前的旱情发展态势,应急管理部派出救灾工作组,赶赴内蒙古灾区,实地查看旱灾灾情,指导协助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面对干旱等自然灾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特别是要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保障大牲畜饮水和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旱情损失、最大程度保障群众权益。应该说,关乎灾区群众生活生产的事,没有小事,必须一件一件落实,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空隙。
旱情就是命令,抗旱就是责任。近段时间,内蒙古各地各部门已经采取相关行动,比如,水利部门与气象、农牧业等部门及时会商研判旱情,加密监测预报预警,发挥水利工程作用,努力保障农牧民生活用水和农牧业生产用水。与此同时,针对农村牧区供水薄弱地区、供水易反复人群等饮水状况,持续加强动态监测,努力做到抗旱保供水、保农牧业生产。应急管理部派出救灾工作组,也说明抗旱救灾是各级各部门的重责大任,唯有把群众放在心上、把救灾扛在肩上、把工作落到实处,方能取得抗旱救灾的胜利。
干旱不容忽视,有发展隐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相关地区和部门理应立足抗大旱、抗长旱,多措并举、持续发力。一方面,要密切监测预报天气形势、水情变化,密切关注地质灾害、森林火灾,滚动发布预警信息、精准调整应对手段,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做到有的放矢地抗旱救灾。另一方面,要加强查险和抢险的力度,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环节强化灾情预判,尽量把工作做在前面、把排险做在前面,争取做到未雨绸缪、重点防治。全力以赴做好旱情等灾害救治,是一个持续性工作、系统性工程,既要狠抓责任落实,又要突出协同发力,让每个关键节点的抗旱救灾措施都落实到位。
抗灾务必彻底,抗旱务必到底。面对干旱等灾情,要防止麻痹、松劲思想,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换言之,在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的同时,要做好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工作,做好受灾群众帮扶救助的工作,做好生产自救的工作,力争把干旱等灾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尽可能追回来。这意味着,各地区各部门不仅要把抗旱救灾当作“攻坚战”,更要视其为“主动战”。打好打赢这场“主动战”,既要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又要立足长远、提升抗旱减灾综合能力,为科学抗旱、科学救灾提供坚实保障。
防范灾害风险,才能更好护航高质量发展。立足旱情、灾情、实情,相关地区和部门必须统筹兼顾、密切配合,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最大可能减少因灾损失,同心协力答好抗旱防旱、救灾减灾的答卷。
(责编:孟哲、曲源)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