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年味。如今,物质生活非常丰富,过年与平常并没有明显区别。过年之所以能一直坚守,是一家人亲亲密密的团圆,是舞龙舞狮、踩高跷、披红带彩的氛围,是欢庆丰收的喜悦,“年味”在变与不变中延续,年文化厚植于人们的血脉中长久不衰,成为中国最富特色的传统节日。
新时代,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过年的要求也不一样,期待有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更加浓厚的文化氛围,精神需求更加满足。为满足群众节日新需求,让年味更浓,今年春节,各级政府为文化大宴点菜下单,为公众奉上丰富的特色文化盛宴。如,江西各地推出“来赣州过客家年”“浔年味传非遗”等1600余项文旅活动。又如,北京将举行包括春节庙会、灯会花会、百姓春晚等十大类“闹新春”活动。不仅有邀请你参与的“宴席”,还有送上门的“快餐”,不仅有线下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接地气的节目,还有线上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精彩,今年春节增添了大量文化“食材”。
数字科技催生新年味,让年味不断升华。随着5G时代的到来,小视频、动漫、VR的广泛运用,记录速度更快捷,拍摄功能更强大,体验场景更逼真,不论在天涯海角,不论何时何地,人人都是摄影师,拿起手机想拍就拍、想唱就唱,把幸福的时光留下来,把内心的情感抒发出来,用影像刻下永久的记忆。而且通过抖音、微博、微信等,编成好的故事,剪辑成精彩的片段,与他人分享美好瞬间。在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科技,为春节赋能,让年文化保鲜,让许多梦幻的场景成为现实,为节日生活增加了更多的温馨愉悦。
创新是年味的保鲜剂。年味淡与浓,不光是放几串爆竹,唱几台大戏,而是要有独特的方式,既饱眼福,又要“互动”。现今,社区、乡村的“村晚”在不少地方成为一种常态,有了“村晚”这一舞台,将邻里乡亲们聚集在一起,大家齐上阵,自编自创、自演自赏,以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看熟悉的脸,听熟悉的音,身临其境,喜气浓浓,别有一番乐趣。“村晚”没有明星大腕,也没有炫耀的灯光,却有着不一样的风情,本土文化与现代气息结合一起,“接地气”“带露珠”“冒热气”,文化味与年味交织在一起,凝聚乡情,留住乡愁,年味更加浓郁。年味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文化内核,随着时代进步,新年俗不断涌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春节的外延不断扩展,内涵不断丰富,年味也随之升华。
现今过年,其实过的是文化年,在时代变化中感受春节文化的无比魅力,在传承创新中不断丰富年味,从春节文化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让正能量之力融合在“中国年味”里。
(廖曌)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