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9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全面介绍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实践与成效,分享中国绿色发展经验。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此次《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的颁布,旨在全面介绍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实践与成效,分享中国绿色发展经验。
践行“两山”理念,擦亮美丽中国亮丽名片。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尊重、顺应、保护自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从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逐步形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到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再到各地方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路径,休闲农业、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精品民宿、田园综合体等生态产业新模式快速发展……俯瞰今日之中国,绿色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鲜明底色,绿色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广袤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民享有更多、更普惠、更可持续的绿色福祉。可以说,中国的绿色发展,为地球增添了更多“中国绿”,扩大了全球绿色版图,既造福了中国,也造福了世界。
坚持绿色发展,同筑生态文明美好未来。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不断加快构建和完善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同时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积极参与打造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的全球生态治理格局,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以全球气候治理为例,中国坚定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不断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比如,2016年起我国在发展中国家启动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实施了200多个应对气候变化的援外项目。此外,我国还向世界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牵引推动绿色转型,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开展绿色发展双多边国际合作,用全球历史上最短时间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必将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中国贡献”。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生不息、繁衍发展,倡导“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色。瞻望未来,让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就一定能够与全球各国共建繁荣清洁的美丽世界!
(江新华)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