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一位学生家长上传了一段视频引发网友关注。视频中,家长手握一支圆珠笔,从外观上看,这支笔无论尺寸、规格、重量、颜色都与普通圆珠笔相似。但当其中一端的笔帽被拔下,露出的竟是一把明晃晃的真刀!据这位家长随后介绍,这支笔是孩子从学校门口买的。不少网友惊呼:“要是被孩子拿去玩,分分钟都是家庭悲剧。”
事实上,“夺命文具”的存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2021年,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曾对4个品牌香味荧光笔拆解部件逐个检测,10种为有毒物质,长时间吸入丙烯腈能引起恶心、呕吐、头痛、疲倦等症状。足见,让“夺命文具”远离孩子已经刻不容缓。
孩子安全无小事。令人遗憾的是,类似的危险品却堂而皇之地上了商家的货架。不可否认,一些生产厂家为了吸引孩子的“眼球”,往往在文具上“玩花样”,可是,把“牙签弩”、钢珠弩、电人玩具、圆珠笔刀等“夺命文具”销售给孩子,隐藏着难以防范的危险元素,无异于安装了一颗“炸弹”。若类似“笔刀”等文具被调皮的孩子拿来打闹,酿成事故就悔之晚矣。
整治“夺命文具”的源头是关键所在。2022年2月1日起施行的《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中对适用于14周岁以下(含14周岁)学生用于学习的用品,要求在产品上或其包装上标明适用年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不得有害于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需要标明注意事项的,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笔者认为,文具生产厂家在追求产品“高颜值”的同时要把住质量关,只有将孩子们的安全放在首位,禁止生产带有刀具等危险性高的文具,才能用质量赢得青睐。当然,商家只有做到不让“夺命文具”进商铺,才能让孩子买不到。
整治“夺命文具”须双向奔赴。笔者认为,家长要守好第一关口,提高安全意识,给孩子购买文具要判断是否会带来危险;学校也要开展专题教育,引导孩子认清“夺命文具”的危害,并不定期开展检查,真正把“夺命文具”拒之门外。
整治“夺命文具”,严惩是良策。市场监管部门要紧盯校园周边商店,加大对文具安全的日常监督检查,一旦发现“夺命文具”,第一时间以“零容忍”态度通过“开罚单”“没收产品”“停业整顿”,甚至“从业禁止”等手段,从重进行处罚,唯此,“夺命文具”才能无处遁形。
(李伟)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