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乡村要振兴,也离不开“数字力量”。各地各基层应当乘“数”而上,用心打造数字化智慧农业,用情培育数字化新型农民,用力建设数字化美丽农村,让“数字”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核力量”,不断推动实现农业全面增效、农民全面进步、农村全面发展。
以数字化“重整”农业,让农业成为更有奔头的产业。在国家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下,农业“数字化”生产方式开始得到重视,“棚联网”“数字鱼”等新型数字化种养模式不断涌现。各地各基层要抢抓农业数字革命机遇,深化“科技兴农”“网络助农”,加快数字化技术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运用和服务,把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解决在网上平台,把农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堵点难点用大数据化解,开启从“跟着感觉走”到“跟着数据走”的智慧农业新时代。要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直播带货平台,推动现代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经营相互融合,不断畅通农业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农业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以农业上“网”,托起乡村产业发展新希望,撬动乡村经济发展新空间。
以数字化“重塑”农民,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利用“果园机器人”在树间来回穿梭看守,遥控“植保无人机”低空施药、精准测绘,通过“水肥一体机”让水、肥合理配比、精准滴管作物……如今,不少科技示范户、返乡创业农民等农业主体以“技”代“智”、以“技”代“劳”,充分利用数字化技能“操作”农事,享受数字化带来的“数字红利”,逐步成为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逐渐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而数字化新型农民尤为重要。各地各基层要积极支持推动农业经营主体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建立“数字农民大课堂”,对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创业青年农民等普及数字农业农村相关知识,开展农业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培训,不断提升数字化技能操作及管理能力,培育一批“新农人”。
以数字化“重构”农村,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建设数字乡村,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途径,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有效手段。各地各基层要主动将村务、党务、政务等“搬”进微信群,推动村级事务管理流程再造,推动党员群众线上能学习、掌上可开会、云端交党费,变“跑来跑去”为“网来网去”,变“线下治村”为“掌上治村”,不断提高服务群众能力水平,提高乡村治理效能。要积极推动“数字下乡”,推动5G、北斗、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向田间、圈舍、鱼塘等地延伸,积极创新“数字+文明实践”新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提高乡村治理精准化、智能化水平,让安居乐业、和谐美好成为乡村最厚重的底色。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