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十四五”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推动城镇化质量不断提高。《方案》尤其强调,要推动历史文化传承和人文城市建设;划定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保护延续历史文脉;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有哲学家说,“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城市具有高强度社会、经济、自然集聚效应等特征,城市人口密集,资源消耗量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城市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会对自然环境进行必要的改造,但需要有节制、有计划的实施,避免过度损坏生态环境。
也因此,新型城镇建设须全盘考虑,既要做好生态文明保护,也要做好城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各地理应坚持城市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高标准规划设计理念,努力实现生态文明与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建设城市绿色生态,保护延续历史文脉。
《管子》云:“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人与自然和谐、风景如画的城市,即符合古人的规划理念。山水林田湖是城市生命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随意侵占和破坏。如果不保护好生态文明,那么城市就会失去生机活力,甚至会因生态环境恶化,而陷入巨大的生态危机,威胁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与城市的未来发展。过去,有些地方在城市建设中,因忽视生态环境保护而导致城市的自然蓄水、调节能力下降,降低了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等风险的能力,有可能带来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这警醒我们必须保护好城市生态。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聚集,也是文化发展的载体。城市文化涵盖的范围很丰富,既包括人文、历史、习俗、居民生活方式等精神方面,也包括建筑、公共文化设施、历史古迹、文化遗产等物质方面。例如北京的京剧、京片子、四合院、胡同、城墙等,均属于“老北京”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些文化符号特征鲜明,荟聚成北京城市文化底色,令市民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也增强了北京文化的魅力和地位。
从我国城市的发展历程来看,一个宜居的城市,必然是在城乡规划方面进行了超前部署,取得了生态文明与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使得城市拥有了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丰富且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杭州、成都、西安、重庆等“网红”城市,就是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凭借着美丽的生态文明与独特的文化魅力,成功“出圈”,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和追捧,并成为旅游热门目的地城市,获得了口碑和经济利益的双丰收。
城市的特点要求我们,既要注重生态文明,也要注重文化积淀和文化创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4.72%。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以及城市落户政策的进一步放开与落地,城镇化率还将继续提升。在“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镇化动力依然较强。各地有必要未雨绸缪,及早进行周密而科学的城市规划,力求生态文明与文化传承并向而行,打造和谐宜居、文明智慧的新型城市。(彭俊杰)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