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中国科协、国家乡村振兴局日前印发意见,联合组织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坚持科技赋能、深化智志双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农民,营造乡村创新创业创造氛围。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现代化,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当前,广袤的乡土大地正处于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更需要充分向科技要动力,以科技的能量助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突出重点,下好科技服务“精准棋”。从为农村地区提供亟须的科技培训、科普讲座、产业指导等科技服务,到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精准服务;从开展村“两委”科技赋能专项行动,到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意见明确了“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将开展的系列重点任务。突出重点,瞄准“短板”和“痛点”,下好乡村振兴科技服务“精准棋”,实现科技服务与服务需求的精准对接,让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科技范”沾上“泥土气”,可以推动科技服务效率“大提升”,助力乡村振兴“解难题”,按下乡村创新创业创造“快进键”,让农民鼓起“钱袋子”。
壮大队伍,建好人才培养“蓄水池”。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的发展,人才既是源头活水,也是创新引擎。意见提出,科协组织要立足各级学会、高校科协、企业科协、科技科普志愿服务组织、基层农技协等组织,在不同地域、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培育出综合素质高、服务能力强、运行管理规范、热爱乡村振兴工作的科技服务队伍,引领基层科技工作者投身乡村振兴工作。创优人才环境“生态圈”,铺就成长“快车道”,建好人才培养“蓄水池”,答好智力支撑“卷”,不断壮大人才队伍,使其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唱大戏”“当主角”,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优化资源,打造科普服务“升级版”。从推动科普设施建设纳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布局,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拓展和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科普服务功能,到推动科普中国优质内容融入数字乡村建设,强化农民数字素养,再到提升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等流动科普设施的下沉服务,加强农村中学科技馆建设……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意见对丰富科技科普资源,为乡村提供丰富有效的科普服务拿出“实招硬招”。打出政策“组合拳”,推动科技科普资源配置“大优化”,打通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科普服务“升级版”,让科普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乡村振兴点亮科技之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让更多“科技”在泥土里扎根,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科技红利”,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插上“科技翅膀”,赋能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彭松涛)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