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稳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5月7日在京召开。李克强总理在重要批示中指出: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保持就业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保住市场主体稳住岗位就会赢得未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根基工程,也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在当前严峻复杂的疫情背景下,如何解决好更多人关心的就业问题,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要坚持稳岗、拓岗、送岗,打通“三条脉络”,不断激活就业的“一池春水”。
坚持稳岗,扩大就业主体的“吸纳器”。“留得青山才能赢得未来”。企业作为岗位的供给端,稳就业的关键无疑在于稳企业。当前,既要着力支持稳岗,推进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条件下复工达产,加快落实退税减税降费等减负纾困政策,帮助尽可能多的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挺过难关、留住岗位。与此同时,还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扩大以工代赈规模。强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和服务,做好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只要双管齐下“挖潜力”,扩大就业主体的“吸纳器”,就能增加就业岗位和开辟就业空间。
坚持拓岗,强劲就业供求的“内动力”。稳就业,是一项细心活儿。从现实来看,要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就必须坚持拓岗,细化服务,不断实现就业“门路广”。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特别是互联网时代,不少新职业、新岗位都成为就业新渠道。各地要开动脑筋,创新思维,突出一个“拓”字,下好就业的“关键棋”。具体来说,就是要拓宽就业渠道,精准把握好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不仅要让传统的就业岗位优先供给满足他们的需求,更要瞄准数字经济带来的新业态所产生的就业机会,比如大力发展电商,开通线上岗位,推广直播带货、自媒体运营等“互联网+”就业形式,以更多岗位架起就业的“彩虹桥”。
坚持送岗,畅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精准送岗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支撑,这就要求既要“送岗到人”,还要“送人到岗”。一方面,通过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积极开展点对点宣岗、面对面送岗、一对一荐岗等“组合拳”,为各类人群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着力提升就业岗位推送精准性、优质化。另一方面,要拓展就业人群的就业能力,在“输血”的同时更要“造血”。各地要广泛组织技能、技术培训,创新开展订单、定岗、定向等培训模式,真正畅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助力劳动人群从“好就业”到“就好业”的转变。
悠悠万事,民生为先,就业为本。面向未来,让我们把干劲铆得再足一些,以“钉钉子精神”聚焦就业问题,以绣花功夫做好这篇“大文章”,就定能助力就业方式更多元、空间更广阔、结构更优化,真正让就业之花结出幸福之果。(王丽君)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