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jxpinglun@163.com
QQ群 : 317365101
您当前的位置 : 理论评论 >> 时评漫论
精准高效保用工 筑牢就业“基本盘”
来源:大江网  2022-04-14 11:20:55  编辑:陈其兴  作者:徐卫清[ 浏览字号:  ]

      近日,人社部印发《关于加强企业招聘用工服务的通知》,要求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能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企业招聘用工服务,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努力扩大就业容量,保持就业局势稳定。

      企业开足马力加油干,离不开充足的用工保障;群众的收入节节高,离不开有效的就业市场。可以说,保用工,就是保发展,就是保就业,关系着社会经济基本面,联结着千家万户的收入。因此,精准高效保用工、倾心服务促就业,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保用工、促就业,“信息门”畅通是基础。揆诸现实,一边是企业的“用工荒”、一边是求职者的“就业难”,这很大程度源于企业与求职者信息不对称、不匹配。所以,我们不妨双管齐下,畅通招聘求职“信息门”,减少招聘与应聘两者的信息壁垒。一方面要积极践行“下沉式服务”,摸清企业用工需求数量、急需人才的种类,了解求职者的技术专长、就业意向,建立完善的供需清单,精准“配对”;另一方面要拓宽信息发布覆盖面,既要借助“移动端”“云发布”等载体,采用即时发布、联动发布等形式,让更多求职者“指尖求职”“掌上应聘”,又要用足用好线下宣传阵地,面向劳务输出的地区,采用流动大篷车、“村村通”、“现场摆摊”、上户动员等多种形式,打通招聘宣传的“最后一百米”,让招聘信息进村入户。

      保用工、促就业,“服务链”实效是保障。招聘求职是双向选择过程,企业招“所需”,就职找“所愿”,即企业能招到“好员工”确保正常生产运营,求职者能找到符合心理预期的“好婆家”入职。对此,我们不妨把服务的端口往前移,对企业,帮助其根据市场供需状况、社会求职心态变化,统筹兼顾社会责任、岗位需求、企业文化等因素,开展一对一服务,指导个性化招工用工方案,提高招聘岗位“含金量”,吸引人才;对务工者,要多措并举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端正心态,避免“高不成、低不就”现象。此外,劳动技能是求职者的“敲门砖”,要立足市场需求,采用委托培训、“订单培训”、校企合作等方式,努力让更多劳动者拥有一技之长,端上“金饭碗”。当然,压实“服务链”,精细组织对接也是重要一环。比如,在增进求职者与企业相互了解上,不妨多组织些“点对点”现场观摩、模拟实践、就业见习等体验式活动,增进互信。

      保用工、促就业,为企纾困是核心。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企业市场经济的“晴雨表”,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只有让企业“转起来”,才能经济增效、发展提速,促进社会更高质量的就业。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困难与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持续深化“放管服”等关键领域改革,推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第一时间落实落细已经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通过增值税抵扣、降低用电用气成本、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等方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努力帮助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保住就业存量、促进就业增量。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把加强企业招聘用工服务作为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任务,全力以赴优服务、提效能,千方百计保用工、促就业,帮助企业缓解招聘用工困难,稳定就业“基本盘”,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徐卫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