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社厅日前出台《关于鼓励支持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聚焦评价方式优化、流动渠道拓展、完善保障激励机制等,加强我省乡村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引导广大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长期以来乡村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人才缺乏一直是农村老大难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人才。《若干措施》用职称评价这一“指挥棒”激活人才积极性,促进各类人才在希望的田野上发挥聪明才智,为江西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以更强的吸引力聚集人才,为乡村振兴积蓄人才力量。乡村振兴既要农民富,又要乡村美,既要经济大发展,又要文明素质大提升,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满足人才的需求,一方面要大力的培养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才,挖掘本土人才潜力,将农村中的土专家、田秀才、能工巧匠聚拢在一起,打造一批不愿走、留得住的乡村人才队伍,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请进来”,以优惠的待遇、优厚的条件,将大学生、科技工作者等科技人才吸引过来。《若干措施》从扩大职称评审“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范围、强化相关职称晋升服务乡村年限要求等方面,加大对服务乡村振兴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倾斜力度。此举无疑提升吸引力、增加影响力,不仅有利于本地人才归“巢”,而且助力外地人才来“巢”。
打破常规职称评聘,促进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人才的引领和支持,激发人才积极性离不开评价机制的支撑。《若干措施》明确中小学教育、卫生类等专业人才晋升高级职称应有一定期限的服务农村经历。对长期在乡村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资历限制,同等条件下优先职称评聘。以“岗”定级,以“村”为优,不以资历论高低,破解评价中“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问题,把服务农村经历作为晋升高级职称的“硬”条件,谁坚持得久,作得贡献大,得到的实惠就大。从而激励更多的人才到农村去,到边远的山区去,为乡村振兴出力献智,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健全和完善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以人才振兴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大力实行人才振兴,让人才稳得住、愿意来、留得住,要以“诚”感人,以“情”动人,以发展吸引人、以工作培养人、以待遇留住人,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增加人才保障投入。在职称评定上开“绿灯”,改善农村发展条件,提供创新创业工作条件,为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广阔舞台,为人才施展才华营造良好环境,形成各类人才支持服务乡村格局,补足人才缺口。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是人才。更加注重对农业人才的培养和造就,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廖曌)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