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jxpinglun@163.com
QQ群 : 317365101
您当前的位置 : 理论评论 >> 时政观点 >> 党员来论
培养人才“三力” 迸发人才活力
来源:大江网  2021-09-28 18:03:35  编辑:邓望  作者:邓超[ 浏览字号:  ]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为政之要,在于用人。人才工作是民族未来、国家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只有不断为人才队伍注入新鲜血脉,保持人才队伍的纯洁性,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才能长盛不衰。面对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局面、新发展、新任务、新挑战,人才工作应从培养人才“三力”入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于伟大时代,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树立人才“信念力”,对党忠诚驻信仰坚定信念,就是要始终要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自己的信念,而对党忠诚则是信念坚定的最好诠释。对党忠诚,就是要做到不忘初心、一以贯之、知行合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宜其志、不毁其节。纵观为国奉献的历史人物,是什么让戍边英雄祁发宝、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奋力抵抗外军,甚至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是什么让战斗英雄张富清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英勇善战、舍生忘死?是什么让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勇挑重担、行善助学,为大山女孩点燃希望?是因为他们都有着坚定的信念,人一旦有了崇高的信念,坚定不移为之努力奋斗,其站位就高了,眼界就远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够经得住各种考验,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培养人才“务实力”,实事求是务实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年轻人心浮气躁,做事情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愿意深入基层、不愿意调研实情,仅凭自己的直觉,敷衍了事。治病看疗效,干事看实效。青年人才要干实事,就应当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理论联系实际,牢牢把握事情的本质,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看准问题的关键,找准解决问题的靶心,对症下药,把问题的难点作为工作的特点,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激发人才“担当力”,善于作为创实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心怀禾下乘凉梦,勇挑农业发展的大梁;“当代愚公”黄大发,以“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担当精神,践行“修渠、致富”的誓言,改变了家乡贫困面貌。“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把青春与生命奉献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用生命谱写了感人的新时代青春之歌。他们以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精神,啃最难啃的骨头,打最硬的仗。面对困难迎难而上,面对是非勇于亮剑,面对危机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遇事不避难,面对责任勇于承担。只有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苦干实干、不懈奋斗,才能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人才乃兴邦之本,人才乃成事之基。而有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于担当的人才,才可挑起为党和事业发展做贡献的大梁,才可以作为民族繁荣昌盛的动力源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