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4月6日《经济日报》报道,“史上最严限塑令”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实施,可替代传统塑料的生物降解塑料成为市场“新宠”。记者发现,可降解塑料制品并未完全普及,市场上出现“限塑令管得住大连锁,管不住小卖部”的现象。
早在2008年,“限塑令”就开始实施,去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随后,北京、海南等地也出台了相关措施。对这一“史上最严限塑令”,各界寄予厚望。
从今年前几个月的实施情况看,效果可谓显著。很多生产可降解塑料袋的企业订单量大增,多地大型连锁商超基本上已全面更换可降解塑料袋等。然而,也有一些商家我行我素。比如,有的地方大部分小店铺仍在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有些地方的农贸市场与药房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的情况不乐观。
“管不住小卖部”,正在拖“限塑令”的后腿,而其背后的原因还是利益驱使——一个可降解购物袋的进货成本为2角钱,而一个一次性塑料袋的成本是2分钱。如此差距,小卖部自然会选择进价低的塑料袋。同时,小卖部往往量多、分散,给监管造成不小的难度。
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加快降低可降解购物袋的生产成本。这不仅需要解决可降解塑料产业“小而散”的问题,通过提升产业集中度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而且要通过财税优惠等政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其次,要着重提升传统塑料替代品的质量。很多小店铺不仅仍在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也在使用难降解的吸管、餐盒等塑料产品。原因之一是替代品的质量不理想。比如,一些纸吸管软烂、异味等问题影响消费体验,商家不愿采购。再有,要对违规生产销售塑料制品的行为加大治理力度。要顺藤摸瓜,对还在生产、销售一次性塑料产品的企业,要依法查处,要合力监管、全链条治理,要在“扫街式监管”的同时,打好“持久战”。
期待“最严限塑令”早日管住小卖部、管住每一个角落,防止因小失大,影响整个生态环境保护和相关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进程。 (冯海宁)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