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景明气清。清明节将至,在这个追思祖先的节日里,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组织各种纪念活动,缅怀先人、凝聚精神、激励后人。
传承节日文化,让清明节过得更有“仪式感”。古语道,“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缅怀先辈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每到清明时节,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在家辛勤劳作的人们,都要通过祭祖、插柳枝等各式各样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追思,在潜移默化中凝聚家庭力量,赓续祖辈留下的家训家规,良好家风亦在铭记中得到传承。进入新时代,要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就必须让清明节过得更有“仪式感”。在这个清明、爽朗的节日里,既要通过祭扫等仪式感恩先祖,表达不忘先人,无限怀念之情;又要与亲人来一次促膝长谈,以特有的仪式感凝聚起共同的情感纽带与乡愁,如此一来,就能让清明节过得有意义、有触动。
缅怀革命先烈,形成崇尚英雄、缅怀烈士的浓厚氛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历史年份里,我们更加怀念为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无数革命先烈。每年这个节点上,全国各地都会广泛开展各种祭扫英烈墓、参观革命纪念馆、重温红色历史、在网上祭奠英烈等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勿忘英雄,引导大家忆先烈、感党恩、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对此,各地要借着清明节这个契机,用心去回顾历史,铭记英烈,感受清明祭英烈的深刻内涵。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开展什么主题的清明缅怀英烈活动,最重要的是,要走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在仰望英烈的同时,脚踏实地,做好我们该做的,这亦是对英烈精神的最好传承。
厚植清明文化底蕴,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的每一个节日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清明、端午等就是中华民族血脉认同的文化基石。作为走在民族复兴路上的中国人,应该牢记清明是家国一体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一方面,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创新清明文化,为清明文化注入现代“文明基因”。比如,采取居家追思、网络祭祀、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等生态、文明、健康的方式祭奠、缅怀亲人。如此不断破旧立新,才能使清明文化永葆生机活力。另一方面,要以清明节为契机,举办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把家训家风、民族文化、爱国主义等教育寓于祭祀活动当中,让传统文化润物无声,洗涤心灵,从而最大限度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以慎终追远为契机,让优良家风落地生根,让传统文化照进现实生活,这正是新时代过好每一个传统节日的目的所在。也唯有此,我们的传统节日才能焕发出更多的时代意蕴。(何莉)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