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9.89亿。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70.4%,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据报道,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网民人口红利呈现“从城到乡”“从东到西”的“板块漂移”特征。
互联网已经融入中国社会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诚如报道所称,疫情之下,众多互联网平台与应用为“就地过年”的人们提供了欢度春节的新方式。当短视频拜年成为新年俗,千山万水阻挡不了亲情奔涌;当春节网购量再上新台阶,浓浓相思蕴藉在年货中;当一“码”当先成为常态,数字化便利为公众所共享……
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作为互联网使用者,我们的的确确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红利。故此,中国网民逼近10亿,是大事,也是喜事,值得庆贺。在这种背景中,不能简单地盯着近10亿这个抽象的整体数据,更应该看到组成数据的每一个人,看到互联网带给每个网民的深层次改变,看到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网民群体具有的时代意义,看到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和数字经济繁荣等等。
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带来了什么?或许难以一言以蔽之。而从我们每个人亲眼所见和切身感受,却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互联网全方位塑造社会,深层次改变我们的认知,以及加快推动社会进步。
中国互联网普及率高,中国网民规模大,网民数量增长快,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比如,近年来网络扶贫的纵深发展,带动了边远贫困地区非网民加速转化。随着互联网普及和应用水平的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有动力拥抱互联网,并得享互联网带来的种种“福利”。
以脱贫攻坚为例。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时指出,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无论“小木耳,大产业”还是“黄花菜,大产业”,电商都扮演了重要作用。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考察时强调,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不难判断,农民变为网民,熟练掌握相关技能,便可搭上互联网发展的快车道,在致富路上越走越有信心。
不独电子商务,从在线教育到远程医疗,互联网带给乡村的是多元化的深刻变化。比如,互联网为基层共享优质资源,为缩小城乡差距等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互联网前沿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特别是新基建迈上快车道。相关报告称,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已建成5G基站71.8万个,推动共建共享5G基站33万个,连接终端超过1.8亿个,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培育形成100余个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4000万台(套),产业规模达3万亿元……这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数据,蕴含着巨大动能,不仅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还为建设网络强国奠定了扎实基础。
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仍有所欠缺,但自有独特优势。最显著的体现是,数字经济欣欣向荣,互联网应用百花齐放。一定程度上说,在这些方面,中国处于领跑态势。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用户规模分别为3.42亿、2.15亿,占网民整体的34.6%、21.7%。窥一斑而知全豹,互联网应用依赖于技术不断升级,而技术升级反过来可以推动互联网应用更新迭代,这种良性循环不仅具有民生意义,对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都有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有着重大意义。比如,紧紧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可有效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占据主动。
能不能适应和引领互联网发展,是决定大国兴衰的一个关键变量。在迅猛发展的全球信息化浪潮中,中国已是不折不扣的互联网大国,但称不上互联网强国。提高自主创新动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等,便能让民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