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广袤的江西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青山绿水是江西的自然禀赋。
江西处处层峦叠翠,青山朗润,是中国版图上“最绿的省份”之一。近年来,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江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让生态文明成为赣鄱亮丽底色,让“高颜值”助推高质量发展。
保护好绿水青山,筑牢生态发展“红线”。生态“红线”,是发展的底线。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关键,就是要牢牢守住生态发展“红线”,做到树立红线意识、制定红线规矩、明确红线责任。江西水土丰沃,山水遍布,处处都是优美的生态,可以说守牢生态“红线”一直是抓得紧、抓得实。对此,江西精准出台了《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并发布了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明确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责任主体、保障监督和法律责任。随着生态保护的持续推进,江西切实守护好了山脉、山体、森林、水系、湿地等生态资源,构筑起绿色生态的坚固屏障。
守护好绿水青山,以生态治理打造“绿线”。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就必须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根本,驰而不息的加大生态治理的力度。近年来,一方面,江西整治环境的专项行动连续不断,该关闭的企业毫不犹豫的关闭,该取缔的非法码头坚决的取缔,通过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等体制机制实现了“保绿、护绿、育绿”,一系列包括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等治理的“组合拳”有力有效的打造了更美的“绿线”,护住了“绿色”,江西“绿富美”的壮美事业日益精彩。
开发好绿水青山,创造生态发展“金线”。绿水青山越来越美,金山银山越做越大。江西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让绿水青山既有“含绿量”又有“含金量”。江西的资溪,今年8月28日挂牌成立全省首个“两山银行”,建立了“资源-资产-资本-资金”转化的综合性工作平台。而在铜鼓,2019年地表水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一。当地将汤里景区打造成为集生态旅游、温泉康养、避暑休闲、运动拓展等为一体的文化康养综合体,带富了一方百姓……这样的例子在江西不胜枚举,可以说,依托丰富的绿色资源,利用和开发好生态环境,加速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创造了成色更足的“金线”,江西让“绿水青山”成为了永续发展的“金山银山”。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以绿色打底,“高颜值”生态就能为高质量发展助力。我们坚信,“两山”齐立,人民幸福,美丽江西在绿水青山中定能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文/何莉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