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应届毕业生到深圳中小学任教,一时成为热门话题。在1月8日深圳市政协六届六次会议教育界别分组讨论现场,这一话题也受到热议。多名委员表示,从优秀师范生都难招进,到如今吸引大量清北生任教,这是深圳教育的好现象。同时也有委员担忧:这些清北毕业生是否真正有心于且适合基础教育?他们任教中小学会有哪些问题?如何更好发挥他们的作用?
在高等教育上,深圳还没有“山高人为峰”,但在中小学教育上,深圳近年来让人刮目相看。去年,除以“近30万年薪招中小学教师”引爆话题的龙华区招聘76名清北毕业生外,还有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招聘20人,19人来自清华北大;深圳中学新引进的34名教师中,22人毕业于清北。仅这三块加起来,清北生人数就达117人。
对于清北毕业生南下深圳当中小学教师,不少人质疑是否大材小用。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很多城市对清北毕业生梦寐以求,一年也招不到几个时,深圳这样的数据确实有些扎眼。但所谓“大材小用”其实是一个伪问题。看历史,很多宗师级的人物都曾当过小学教师或中学教师,比如钱穆先生;看世界,芬兰以教育著称,芬兰教师门槛之高,就连世界五百强也望其项背。基础教育处于基础地位,内在地需要“大材”,有了“大材”怎会“小用”?
真正值得关心的是,这些清北毕业生能不能称为“大材”,会不会发挥作用?单看学历,清华北大毕业生,学历确实显赫,但学历毕竟不代表能力,尤其是教育有其专业性,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基本都受过师范专业训练,清北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未必一定比师范院校毕业生强。做好中小学教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对照“四有”好教师标准,真看不出国内一流院校毕业生就一定更有优势。
因为未必适应,所以未必能留。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部校长邬晓莉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些清北大学生,“包括我们(深外)高中部,干了半年,户口解决了,在深圳也了解情况,就跳槽了。因为他有职业幻灭感,现实和他们想的是不一样的。”邬晓莉所讲的职业幻灭感,指的是现实与想象脱节,有些清北毕业生不适应不习惯不满足中小学教师工作。
还要看到,这些清北毕业生都是以高薪招聘过来的,其薪酬远超现有教师队伍。据邬晓莉校长介绍,有外语学校的老教师说,干了一辈子年薪就二十来万,刚刚招一个毕业生,年薪就30万。这其实已经表达出了一定的不满。教师也是人,这种不满,会不会影响教学?影响会有多大?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清北生当小学教师,符合方向,值得鼓励,但不能搞成“清北小学教师”政绩工程,弄出一个“清北牌中小学教师”的噱头,让相关部门有了政绩,对外招生有了标签。现在要警惕“清北牌小学教师”成为噱头,既要鼓励清北毕业生进中小学,也要保证留得下来、融得进去、做出成绩。 (东原)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