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万众翘首以待的日子,这是一个注定载入史册的时刻。12月26日,京港高铁昌赣段正式通车运营,标志着千万赣南老区人民期盼已久的高铁梦变成了现实。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交通线即经济发展线。23年前,京九铁路横空出世,在赣南老区播洒下了希望,牵引着千万老区人民驶向美好的未来。近年来,高铁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一日千里的高铁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通高铁、坐高铁早已成为老区百姓的夙愿,坐着高铁到北京成为千万赣南人民心中的梦。京港高铁昌赣段的开通,改变的不仅是出行速度,更会提升赣南老区人民的幸福感。
不忘初心,老区圆梦,这是一条温暖民心的惠民之路。高铁开进赣南老区,牵手百姓,幸福万家。高铁在兴国绕了一个弯,将“将军县”纳入高铁版图,结束了万安不通火车、“地无寸铁”的历史。同时,京港高铁昌赣段的开通,标志着赣南老区接入了全国3.5万公里的高铁网,将会使沿线更加便捷地融入“1-3小时交通圈”,有效满足老区人民出行的新期待,更会极大丰富老区人民的“生活圈”“旅行圈”“朋友圈”,让更多的赣南游子能够“常回家看看”,让天涯不再遥远,思念不再漫长。如今,赣州至南昌只需2个小时左右,瑞金至北京的高铁仅要12个多小时,带着速度与激情,带着梦想与希望,赣南人民一定会搭上一趟又一趟开往春天的高铁,走向世界,逐梦远方。
互联互通,精准扶贫,这是一条振兴发展的希望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牵挂赣南这片红土地,多次强调要加快发展,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肩负振兴老区、脱贫攻坚的使命,京港高铁昌赣段把井冈山、赣州等沿线城市拉入了“高铁俱乐部”,搭建起赣南革命老区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经济带互联互通的桥梁,有利于沿线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促进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现代家居、旅游文化、特色农业等产业蓬勃发展。一趟又一趟以时速300公里疾速飞驰的高铁,一定会大大缩短赣南与全国各地的时空距离,带动“精准扶贫”项目实施,为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提供新动力。
科技创新,智能出行,这是一条凝心聚力的奋进之路。从“千里赣江第一桥”的“五个首创”,到克服了18条断层带和15条节理密集带的万安隧道,到融入地域文化的沿线站房,再到电子客票随着高铁开通便投入使用……这一系列的新纪录、新突破,一定会进一步提振老区人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激励更多的干部群众以实干与担当,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历史使命中砥砺前行、追梦奋斗。未来几年,京港高铁赣深段将大大加快产业转移和承接进程,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赣南老区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良机。
圆梦之路,秀美昌赣。穿越红色土地,驰骋城市乡村,“高铁时代”如约而至。这是一条惠民之路、希望之路、奋进之路。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京港高铁昌赣段,必将给赣南老区人民带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必将让赣南老区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高铁,犹如一条银色巨龙,奔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长征路上,也必将书写老区不老、希望无限的未来。
走起,中国高铁!出发,赣南老区!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