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官方微博消息,26日8时02分,随着首趟动车G5025次从南昌西站开出,昌赣高铁正式开通运营。(12月26日中国新闻网)
昔日“十送红军”,今朝喜迎高铁。昌赣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也就意味着井冈山革命老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正式迈入高铁时代,迈入崭新的发展快车道,既能为革命老区输入旅游、客流量等经济因素,不断向外输出革命老区的文化与精神传承,也将为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装上“加速器”。
随着全国各地纷纷迎来高铁时代,“高铁一响,黄金万两”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高铁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时空距离的改变,不仅使城市之间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资源配置优势及城市集聚的综合优势,也进一步增强了不同“城市圈”之间的分工协作,拉近不同经济区或经济带的距离。所以,高铁不仅是现代社会更高效、快捷、舒适的通行方式,也是一条贯通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财富之路”,更是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新引擎”。
要致富,先修路。在老区人民的殷切期盼下,昌赣高铁呼啸而来,老区人民的高铁梦成为现实。昌赣高铁的开通运营,将进一步完善革命老区的交通网络,不仅能极大便利革命老区人民群众出行,也将促进老区红色革命文化传承和绿色旅游资源开发,对助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老区脱贫攻坚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作为通往井冈山革命老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第一条高铁,昌赣高铁北接昌九城际铁路、向莆铁路,南与赣瑞龙、赣韶等铁路相连接,在南昌与沪昆高铁相交,并通过在建的京港高铁赣州至深圳段延伸至深圳,构成了江西省“十”字形高速铁路主骨架,形成以江西省会南昌为中心、覆盖全省主要市县区的“1.5-2小时交通圈”,以及辐射粤、闽、湘、浙、沪、皖、鄂等周边省市及城市群的4小时生活圈,将拉近沿线各地以及江西省内省外其他地区的空间距离,不仅方便各地老百姓的出行,也将为沿线各地之间以及与其他地区合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为沿线地区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人才与资源,进而为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与此同时,昌赣高铁与杭长客专相通后,将形成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间往来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进而使得沿线各地向上可依靠“长江经济走廊”,向下可背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区”,构建鄱阳湖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间的快捷交通运输通道,从而促进沿线地区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为革命老区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此外,沿线地区还可依托昌赣高铁这条“经济动脉”,因地制宜地规划、实施“高铁经济带”建设,优化完善城市功能,重新布局经济产业,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届时革命老区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期”。
高铁助力发展,盛世谱写华章。相信有了昌赣高铁的助力,革命老区人民携手奋进,将会更加有效地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的要求,不负总书记的殷殷期许,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奋力书写革命老区不负新时代的满意答卷,真正实现全面小康的美好目标。
文/王正南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