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杨俊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这一论述是对五四精神本质的深刻概括。
“改变他们的精神”
“五四”一代人所要求的进步、民主、科学,源于爱国这一根本诉求。在“强邻环列、蚕食鲸吞”的紧迫环境下,要以进步、民主、科学来救中国于危亡,这正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新文化运动时期,曾让无数人寄予希望的辛亥革命事实上处于失败时期,内忧外患又进一步加剧了传统政治社会秩序乃至文化基本秩序的崩溃。这个“新者未得、旧者已亡”的时代,焦虑、恐慌、羞辱、愤怒,各种情绪充斥其中。特别是,辛亥革命成果很快为旧式军阀所攫取,袁世凯一边复辟帝制,一边打着“尊孔复儒”旗号,极力推崇封建纲常名教。
在此情形下,《青年杂志》刊文指出:“国势凌夷,道衰学蔽,后来责任,端在青年,本志之作,盖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这为新文化运动指明了方向,即为救亡而寻求修身治国之道。
那么,修身治国之道究竟在哪里呢?如何才能实现民族复兴?先进知识分子通过反思近代以来中国人学习西方器物、立宪制度和共和制度的经历,发现结果都是南橘北枳,都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于是,他们提出要救中国、建共和,先得进行思想革命,即“政治的觉悟”与“伦理的觉悟”。亦即如鲁迅所说的:“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由此,他们呼唤“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采取激烈的、根本性的、大规模的方式,彻底摧毁传统政治和旧文化。只有旧文化旧思想发生根本改变,大批中国人(首先是青年人)觉醒后,中国才能摆脱旧军阀的控制,建立共和。
“救治一切的黑暗”
如果说批判旧传统、旧文化是“破”,那需要“立”的基本价值是什么呢?当时的先进分子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于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钱玄同、刘半农、易白沙、高一涵、沈尹默、傅斯年、罗家伦、顾颉刚等为代表的“五四”运动健将走上了历史的潮头。他们以“重新估定一切价值”“改造国民性”“立人”“新民”等为口号,以《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晨报》《京报》等为主要平台,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猛烈的文化批判。
作为“被这个运动所唤起而开始其政治生涯”的毛泽东同志认为,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
将新文化运动推向高潮的标志性事件,就是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革命运动。这场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在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竟然要被列强宰割;最重要的口号是“还我主权”“废除二十一条”“内惩国贼,外争国权”等。其中,爱国是贯穿五四运动的主线,也是当时的最强音,是“不愿做奴隶的人民”在民族危亡关头发出的吼声。
五四运动形成的思想解放潮流,为先进理论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创造了前提。由此,继承和高扬五四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同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势力进行坚决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建立了人民共和国。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