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在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的新征程中,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江西风景独好”这一形象品牌,持续唱响全国走向世界,诠释着整个经济结构实力的显著增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赣州龙南,风光宜人,到处都是美丽的山水画卷,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周边大都市诸如广州、深圳等众多的旅客前来游玩。客家红文创园、客家关西新围、正桂美丽乡村、南武当山、虔心小镇、程龙千年古树群……,一大批有名的旅游胜地令人心驰神往,旅客们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尽情在原始森林里自由呼吸,回归淳朴的大自然,体验不一样的民俗风情和原汁原味的当地文化,近距离领略客家风情,令人流连忘返。
说起客家文化,“中国客家围屋第一县”的龙南县客家遗址丰富,客家风情浓郁,观赏休闲价值很高,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尤以关西新围、杨村燕翼围最为突出。其中,关西新围是迄今国内外发现保存最为完好、赣南现存500多座客家围屋中面积规模最大的一座结构功能最为齐全的一处围屋。笔者有幸多次前往参观,斑驳的围屋依旧保持往日的原汁原貌,古色古香的砖门依旧散发出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徐家的子孙后代依旧安稳地生活其中。客家文化旅游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资源,亭台楼阁不仅是前人的赐予,更是造福后代精神财富。该县以绿色生态为特色,尽管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但笔者在享受这份“旅游套餐”时,有感该县的“无为”,没有刻意过度开发包装,或者大兴土木,有的是尽显本土本色,更感该县的“有为”,在景区内置的“乡愁坊”再现客家传统手工艺,打铁、弹棉、编竹篾等工艺“现炒现卖”,焕发勃勃生机,游客在游玩时细细品味着正宗客家风味。
当下,乘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契机,该县不断提高客家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对新时期客家围屋的保护开发和旅游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思路。每年举办的中国·龙南客家围屋文化旅游节深受五湖四海的游客欢迎,集中体现龙南客家围屋文化品位和开放意识。同时,推出了多条客家围屋旅游和客家生态旅游等精品线路,融入地方采茶戏、过山溜、舞龙灯狮等客家文化风情特色演出,极大地提高了游客的兴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加大了农副土特产品以及手工艺品等旅游纪念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力度。在虔心小镇景区,只要游客心之所向,便可以过把瘾,传统乡土活动热火朝天,随时随刻进行中,体验人工榨茶油、打糍粑、拉腐竹等,品尝烫皮、糍粑、米酒等特色乡愁美食。“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新模式不仅带动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还提升了景观,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美丽乡村。原生态,简单化,体验式的旅游越来越受青睐。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江西正以时不我待的进度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随着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配套的旅游链条延长,“有看头、有玩头、有吃头、有住头、有说头、有回头”的龙南正在向世人诉说江西以原生态为引领的“颜值担当”,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今后更加浓厚靓丽,更多原生态发展红利的精彩故事有待游人自行去慢慢解读。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