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处违规补课动真格了!7月9日,江西省教育厅下发《关于严禁中小学校暑假违规补课的紧急通知》,决定从7月10日起,派出督察组对各地中小学校违规补课行为进行明察暗访,严肃查处相关行为、严格追究相关责任。(7月10日江西日报)
暑期假日哨声刚吹响,违规补课现象又有所抬头:“兴趣班、特长班、提高班”等各种暑期补课广告满天飞。本是在假期丰富课外知识、放松娱乐的孩子,“刚出校门,就又被送进补习的大门”,被裹挟进补习大潮,苦不堪言。此次省教育厅派出督察组对各地中小学校违规补课行为进行明察暗访,可谓是一记重拳,亮出了将“禁补令”一抓到底的决心,彰显了让学生轻松愉快度假的鲜明态度,值得点赞!
落实“禁补令”,先要斩断学校利益输送链。学校是学生减负的主阵地。这些年,各地在禁止教师有偿补课上动作频频,收到一定的社会效果。可不能否认,仍有少数教师心存侥幸,玩起“变通”的把戏:或在“家校共建共育”名义下违规补课,或为培训机构“站台吆喝”吸粉拉人气,或当信息源,违规为他人介绍生源、提供信息,“剪不断、理还乱”,和校外培训机构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暑期补课热的重要推手。此次省教育厅强调,对违规补课的学校和地方,发现一起、查处一处,并将追究校长和当地教体局相应的责任,可谓是正本清源。只有用好督查问责利剑,才能不断夯实校长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的责任机制,让他们“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切实发挥好“前哨站”作用,遏制学校为了升学率违规组织学生补课的冲动,当好老师身边的监督员,斩断教师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利益输送,让教师廉洁从教,还校园一方纯净。
落实“禁补令”,校外培训机构要去“虚火”。“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同学过暑假”“比你聪明的人还在努力,你还有什么理由不补习”“我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当前,一些培训机构一面炮制危言耸听的“爆文”,渲染竞争压力;一面组织线下讲座,制造虚假“政策信息”,名为给家长解读政策,实为加剧家长的竞争焦虑,让家长很难“淡定”。因此,要遏制疯狂的“补课热”,必须要对校外培训机构加以整顿规范。一方面,要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摸排清查工作,资质如何、师资构成、课程设定、场舍是否符合办学要求,要做到胸中有数、心中有底,对无资质、有安全隐患、有不良行为的培训机构该整顿就整顿、该取缔就取缔;另一面,对手续齐全、资质良好的正规培训机构,也应加大对学科培训的内容、班次、上课时间等项目的抽查与监督,防止“挂羊头卖狗肉”,以挖掘潜能的名义,对学生进行超前授课、提前学习,从而破坏学习的公平性,引发补课跟风潮。
落实“禁补令”,家长还应有正确的教育观。“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过度教育,家长也难辞其咎。有的是对孩子期望过高,有的是盲目从众,“他人在努力,我们又怎么能休息”,有的是不知如何合理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还不如送去补习一了百了”……这些五花八门的理由,其实折射出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与育人的专业素养。所以,对家长进行旨在提高家教素养及教育能力的活动很有必要。我们可以借助学校这一丰富的教育资源,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学校主办家庭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开展讲座辅导、亲子交流、情境演绎、体验模拟等一系列培训活动。这不仅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长观,引导家长充分观察认识自家孩子优缺点,从而进行高水平专业化的引导,帮助孩子达到更有高度的全优人生,也可以压缩一些不良机构的忽悠空间,让家长多几分冷静理智,对其保持几分警惕,从而给火爆的补习热“降降温”。
此外,在暑期里,政府应开放更多的公共文化场所与平台,与社会力量携手一道,组织起丰富多彩的假日活动,让假期的孩子“有地玩、有活动参加”,而不是让一个个补习班、一道道练习题填塞长假时光。
文/徐卫清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