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忠祥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通知学生,食堂的消费水平将成为认定贫困生资格、评定助学金的重要依据。这个被称为“奇葩规定”,受到了外界质疑。(2015年10月13日 荆楚网)
贫困对于一个地区,乃至一个人,那都是不光彩的标签,这要排除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借“贫困”之名,实为发国家之财的地区。受贫困困扰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总是一个抹不去的阴影。然而,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把食堂消费水平作为界定贫困生的最终标准,声称贫困生中晚餐消费超6.2元将取消贫困生资格,无缘助学金。
新规一出,不仅在校园内炸了开锅。而且引起了网民的质疑,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不难看出,一、学生反映不仅不能吃好,而且很勉强吃饱;二、条件好的不常代伙的同学,消费记录有可能比贫困生还低,易被确认贫困生;三是确实“误伤”的学生,虽然可以申诉,但是无论是学生反映还是校方甄别都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不过这些只是通过媒体调查得出的质疑之一。
众所周知,新规出台,倘若质疑声一片,必然会导致执行难、难执行,不只是民众享受不到政策红利,落得个“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相反还会引起社会不稳定等“南辕北辙”的连锁效应。究其根源,其实这就是一种懒政思想在作怪。所谓懒政就是对处理相关问题时采取的一种做法过于简单、作风粗糙的行为。华中农业大学以贫困生多、享受助学金指标少为理由,认为“僧多粥少”,粗糙地把“食堂消费水平”作为贫困生界定标准,采取“一刀切”、“一锅煮”的简单措施,最终不仅不能发挥政策作用,相反还会伤害一些贫困生的自尊心。贫困生的生活水平本来就很低,多希望通过国家助学金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但偏偏学校要求压缩伙食,学生饮食质量得不到提升,就连温饱问题都难以确保,最终有可能还会更多学生得了营养不良症,这让贫困生的尊严何在?这样的新规又怎么能执行下去呢?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对于这样的规定,武汉大学的尚重生教授竟然认为,华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操作上还需要完善。固然我们对华农出发点无可厚非,但这位尚教授所说的“需要完善”,笔者对此实属难以认同,这样的“奇葩规定”,不仅仅是界定标准低的问题,而且实属不可取。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