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南昌大学附属小学红谷滩分校今年停止招新生,原有该校的地段新生全部转入前湖小学就读。”5月6日,记者从红谷滩新区社会发展局局长邓斌口中得到证实,目前已经有了初步意向,今年投入使用的前湖小学将作为昌大附小红谷滩分校二部,承担该校原来的地段生,同时还承担昌大附小红谷滩分校1至3年级的教学任务。(来源:5月7日江西日报)
最近,家住昌大附小红谷滩分校的业主却为了小孩入学的事情很烦心。原本地段小学学位居然上演“变脸记”,被划到距离小区约1.5公里外的小学。理由是无法满足地段生及过渡就读适龄儿童的需求。笔者认为,或许这是个理由,但公布的信息过于含糊,背后肯定没那么简单。
《中小学校规划设计规范》明确规定,城镇完全小学服务的半径宜为500米。明明就有就近报读的权利,红谷滩新区社会发展局现在却一刀切拒收小区业主小孩。如此“任性”的变动,让说好的“就近入学”情何以堪。
此举不光是小孩就近报读权利被剥夺,同时也是教育信息不透明的表现。规划部门一般会根据人口来布局小学的数量,而如今学校却无法满足地段生的需求。这里是不是存在非地段生就读挤了地段生的问题?是不是想借此来牟利呢?再说,连当事学校昌大附小都不认同此举的做法,认为不应切段管理,应该两边分设1至6年级。红谷滩新区社会发展局如此做法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莫非做出这个决策当事人的小孩正好属于过渡生范围?
蛋糕本来就不够大、不够优,如果再搞暗箱操作,结果会是什么可想而知。在此,笔者奉劝红谷滩社会发展局千万别异化就近入学标准,别打擦边球。
文/利剑在手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