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老人是子女的义务,同时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的社会正在逐步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不仅需要子女的体贴,更需要全社会来关爱
近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对《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进行了二审。此次修订草案中增加了支持、督促家庭养老的相关规定。新增加的一条是:“本市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制定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为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提供帮助。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组织或者赡养人、扶养人所在单位应当督促其履行”(5月12日《新闻晨报》)。
尊老养老、孝顺老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过,曾几何时,这种优良传统在某些地方没落了,遗弃老人、虐待老人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动员社会力量来重塑我们孝顺的传统,显得非常有必要。而上海此次出台的条例规定,单位督促公民赡养老人和孝顺老人,具有积极意义。
孝顺老人是一种道德义务,也是一种法律义务。我国的刑法、民法通则和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等多部法律都有相关的规定,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除了法律,在形成孝顺老人的社会氛围方面,还需要道德等约束力量,要通过道德模范的宣传作用,来促进公民孝顺老人,才能形成一种氛围。在这方面,作为公民所在的单位,不管是行政机关还是民营企业,都大有作为。一方面,督促公民积极履行法律义务,对不孝顺老人特别是虐待、遗弃老人的公民举报和移送到司法机关;另一方面,通过树立典型来促进公民敬老、养老。
孝顺老人有物质上的扶持,更有精神上的关爱。目前,一些地方老人在物质上比较贫困,这当然需要子女的扶持,但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关爱。单位不仅可以要求公民多扶持老人,更重要的是为公民提供条件,给他们充足的休假时间,给他们回家探亲的机会,让他们常回家看看,给老人以精神上的关爱。
孝顺老人是子女的义务,同时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的社会正在逐步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不仅需要子女的体贴,更需要全社会来关爱。有些家庭,特别是那些独生子女的家庭,单靠子女关心老人总是有限。那么,就需要社会团体、组织为老人送来关爱和温暖,而公民所在的单位,则可以在物质上起到帮助困难公民,同时提醒和督促公民尽义务养老和关心老人的作用。
因此,上海通过立法,要求公民所在单位督促公民养老,积极意义毋庸置疑。不过,在立法的深度和广度上还可以拓宽。一方面,要求相关单位督促员工不仅在物质上赡养老人,也要在精神上关爱老人,同时,要求相关单位能在物质上扶持那些员工,保障他们的休假时间;另一方面,给予相关单位一定压力,在考评、考核上将督促员工尽孝纳入,同时,对于积极履行相关义务的单位,在税收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跟帖
单位督促有效
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仅靠赡养人、扶养人的道德自觉不行,仅靠社会舆论谴责不行,仅靠妇联的调解、法院的判决也不行,而是需要多管齐下,发挥各种基层组织的作用。尤其是赡养人、扶养人所在单位,更应该督促员工尽孝——单位督促的作用事半功倍,原因在于,员工在乎单位领导和同事对他(她)的道德评价,更何况,单位对他(她)的工资、晋升等有直接制约。
山东 惠铭生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