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安排,全国铁路已开始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并增加多趟车次,部分动车组升级为高铁。列车升级后,票价也随之升高。
“加量不加价”或许真的只能属于广告语,此次全国列车“调图”后,一个恰如其分的概括表述,应该就是“提速又提价”了。10列动车组升级为高铁,46列特快车变为“直达特快”,2列普速列车升格为快速旅客列车,涉及这些车次的乘客,将比往年多掏不少车票钱。而这当中,像“时间只缩23分钟,价格却涨65元”这样“性价比不高”的现象,显然会令消费者不爽。
铁路服务今非昔比,这当然是实情。不过,若问老百姓对服务质量和服务价格是怎么看的,恐怕只能这样来回答:车种选择的确越来越多,可想舒心坐车貌似也越发不易;快速的往往坐不起,坐得起的又常常没有车!随着列车升级带来的又一轮“提速涨价”后,原本就有的“坐不起”与“坐不上”的现实矛盾,可能还会更加凸显出来。
铁路服务不能动辄“升级涨价”。改制的目的并非“涨价”,升级的追求莫盯“高价”。科学技术在铁路建设中的不断植入和运用,其本意是为着成本更为减少,效率更显提高。如果把“升级涨价”当成了一种服务常态和思维惯性,哪怕列车运行稍有提速,习以为常地就想着去搞成“涨价包装”,这就明显有悖于“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发展宗旨。
看起来,铁路服务“升级涨价”的“行驶路径”并不隐讳,而有网友也颇显无奈地认为,“如果吐槽就能让票价降下来,我就高兴了”。问题是,我们在这些事上到底拥有多少的话语权呢?没错,有些时候,民意的“分量感”确显孱弱;但越是如此,也越需要直言不讳地点破症结、发出声响。不然的话,类似“时间只缩23分钟,价格却涨65元”的“升级喜讯”的炮制者,就会愈加自鸣得意。
司马童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