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道称,发改委铁路专家表示,普铁客运价格上调预期临近,最快年底将上调,高铁票价将实行浮动制。专家表示,普铁客运价格多年未涨,本次上调幅度不会很大,随着铁总负债进一步扩大,提价已成必然。随后,央视财经官方微博辟谣称,针对这一传闻,央视财经记者进行了多方了解,发现这是一条假消息。如果有关部门要调整铁路客运基准票价,必须召开听证会,否则不可能调整。
早上有报道说“普铁客运最快年底涨价”,中午央视就辟谣“这是一条假消息”,信息变化之快让人目不暇接。报道铁路即将涨价的媒体并未披露“发改委铁路专家”姓甚名谁,而央视的辟谣也不代表发改委官方,主要的依据似乎只是“不召开听证会不可能调整”。所以,普通铁路客运到底会不会涨价,其实仍然未知。鉴于之前“辟谣三天后涨价”的类似生活体验,也许我们可以问一句:辟谣了,涨价还会远吗?
火车票将要涨价的声音,在铁道部被撤并的第一天就传出来了。彼时,“末代铁道部长”盛光祖曾明确表示,“目前铁路的平均票价是偏低的,至于今后的火车票价,还要按市场规律办,按照企业化经营的模式来定票价。”之后,铁路涨价的声音就一直没停过,不仅铁路系统内部的王梦恕院士公开表示“票价肯定要涨”,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同样呼吁火车票涨价。相比之下,交通部、发改委等主管部门表态虽然更为隐晦,但话里话外也能听出同样的意思。
据统计,铁路基础客运票价在1989年、1995年分别从0.01855元/公里提价到0.03861元/公里和0.05861元/公里,此后一直未涨。换言之,铁路基础客运票价已经快20年没涨过了。但是,多年未涨就必须涨价吗?这可不一定,20年没涨价甚至大幅跌价的商品和服务多了去了,该不该涨还得看服务成本。在这一点上,铁路巨亏似乎可算涨价理由。问题是,尽人皆知的巨腐成本,是否也该由消费者埋单?更何况,高端的高铁、动车,不是已经涨价了吗?
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必须爬过价格改革这道“坎”。铁路涨价的声音,正是在价格改革的背景下盛传;以至于有消息说,如果不是由于发改委价格司爆发贪腐案,对铁路价格改革造成影响,铁路客运票价上涨或许早已成为现实。确实,价格是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所在,只有市场决定价格,才是真正的市场化。问题是,铁总是铁路客运唯一企业,市场尚且不存,何谈“市场定价”?
当然,我们不能武断地说,铁路就是不该涨价;作为一家企业,涨价的权利应该被尊重。关键是,要经过合法的听证程序,要把成本账单晒得足够清楚,不要搞“放出风来试探民意”,而要专心用服务质量去说话。价格改革并不是“涨价”的同义词,价格改革的关键在于,建立由市场决定的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所以,“火车票价该不该涨”不是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火车票价透明合理的形成机制何在?(盛翔)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