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上午9点50分左右,浙江奉化市警方发现一名男子在奉化市西河路批发市场附近非正常死亡。警方通报,男子系自杀。据了解,死者为此次倒塌楼所属街道建设管理办副主任。(4月10日《京华时报》)
可不可以这样说,奉化塌楼事件又死了一个人?虽说这次奉化塌楼直接伤亡人数不算特别大,但塌楼引起的“震波”,已经开始波及到相关部门。塌楼事件才刚启动调查,已有“3名直接责任人员因涉嫌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被奉化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其中刑事拘留2人、取保候审1人”;塌楼所属街道建设管理办副主任何高波,干脆一死了之。
如此看来,涉及塌楼事件的官员,从目前情况来看,已经与危房里的居民一样,面临着同样的风险。如果要在这种本无因果关系的“又死一个”中找出现实逻辑,那么就是,涉及塌楼事件的官员,也是身居“危楼”之中。如果说居民的危房“涉及到检测、资金、机制等多方面、多层次原因”,那么,相关官员身处的“危楼”,同样涉及到监督、完善、机制等多方面、多层次原因。
假如在塌楼和“危楼”之间,问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回答要比在自然科学领域简单得多:正是因为在管理部门中有这样的“危楼”,才会发生民居的塌楼。
然而,要“修缮”官场中的“危楼”,恐怕要比重建居民的塌楼困难的多。就引起的死亡后果来看,不幸在塌楼中身亡的居民,是被断墙残垣压死的,而随后自杀的官员,到底是以死谢罪,还是一死了之,一了百了?调查分析塌楼的原因,可以说不需要很高资质的专业人员就可以做出结论,但对兼任该街道危旧房屋安全检查领导小组成员的何高波的自杀,尽管“具体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但不可能像对塌楼的调查那么简单了。
死人是不可能说话的,再多的揣测也没有多大意义。问题在于,何高波虽然是自杀,但也不能让他“白死”。目前来看,“居民楼被明确了‘危房’的身份却没能解危,涉及到检测、资金、机制等多方面、多层次原因”,那么,在塌楼后自杀的何高波身上,有没有“多方面、多层次原因”?如果不解开这个“死亡原因”,后果还是令人堪忧的。
因为,先有塌楼事件,然后才有兼任该危旧房屋安全检查领导小组成员的何高波的自杀。也就是说,如果不先拯救身居“危楼”的官员,防止他们有可能蜕变成塌楼里的“白蚂蚁”,就无法从本质意义上重建居民的塌楼。
即使按照居民的危房“涉及到检测、资金、机制等多方面、多层次原因”的说法,也可以看出,除了资金一项,其他问题都有人为的因素。现在,面对倒塌的和遗留的危房,几乎可以说,该“危旧房屋安全检查领导小组”本身就是一幢“危楼”。即使借用对塌楼的分析方式,这幢“危楼”从结构到材料选用,从设计到落成,都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否则,居民的危房坍塌后,为何已经发生了“一死三伤”的连带或目前还疑是连带的后果?
知风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