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了,全国各地各种英语培训班里又出现了不少“小小孩”的身影,他们中年龄最小的只有两岁多,大一点的也不过六岁。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一些家长眼里,学英文就应该是小朋友的必修课,越早学习效果越好。
追根溯源,家长们对英语的热情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开始的,是开放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人渴望与外界交流的必然产物。但现在对英语重要性的认识事实上已经超过母语,甚至全民都陷入“英语崇拜”之中,这实在让人感到悲哀。
有研究报告指出,未来几年中国少儿英语市场将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家长每年投入将高达140亿元。其实,造成这一巨大市场的原因在于教育政策,改革开放之初对英语的重视是大有裨益的,但如今的重视显然过度。
语言的背后是文化,而文化的背后是实力,中国虽然经济快速发展,但软实力不够,语言文化的发展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对英语的崇拜,实际上是对本民族文化不自信的体现。
当全民学英语的疯狂在商业利益的裹挟下侵蚀到娃娃时,“英语崇拜”不但已经成为中国人精神和物质的负担,而且使我们的母语受到了不应有的冷落,不少人放松了对汉语的学习。学习英语当然可以,但绝不能盲目迷信以为英语万能。政策制定者更不能把英语作为衡量所有人才的硬性标准,否则就是一种无理逼迫。
我们不反对学外语,但是应该坚决反对“英语崇拜”。而对母语的学习,不但要放在首位,要有严格的要求和考核,而且要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正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马广志)
大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新闻中心 电话:0791-86849735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