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其佐认为,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破解时代难题,化解风险挑战。习主席阐述了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全球治理观,提出的“两个构建”,即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赋予上合组织新的崇高使命,为我们描绘了上合组织进入历史新阶段的发展蓝图。
6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破解时代难题,化解风险挑战。习主席阐述了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全球治理观,提出的“两个构建”,即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赋予上合组织新的崇高使命,为我们描绘了上合组织进入历史新阶段的发展蓝图。
弘扬“上海精神”,要深刻认识“两个构建”丰富和深化“上海精神”的时代内涵。
“两个构建”与“上海精神”从理念到实践上高度相通,契合了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着眼增进人民福祉。可以说,“两个构建”丰富和深化了“上海精神”的内涵,两者相得益彰,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面对新形势,弘扬“上海精神”,既需要实践创新,更需要理念创新。正如习主席在这次峰会上指出的,“上海精神”是我们共同的财富,上海合作组织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继续在“上海精神”指引下,同舟共济,精诚合作,齐心协力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携手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弘扬“上海精神”,要深刻认识用“五大新观念”把“五大建议”落到实处,与时俱进开启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新征程的重大意义。
发展是通向安全与繁荣的总钥匙。当今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然艰难曲折,发展不平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许多国家,尤其是欧亚大陆广大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因此,我们要促进发展战略对接,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地区贸易便利化进程,加紧落实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等合作文件。
安全是实现发展繁荣的基石。当今,和平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是安全威胁依然严峻。尽管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涌现,但捍卫和平的力量终将战胜破坏和平的势力,安全稳定是人心所向。我们要积极落实打击“三股势力”2019至2021年合作纲要,继续举行“和平使命”等联合反恐演习,强化防务安全、执法安全、信息安全合作。
合作是通向共赢的关键。尽管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但“地球村”的世界决定了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共,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们要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拒绝自私自利、短视封闭的狭隘政策,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文明是通向和平繁荣的桥梁,也是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纽带。世界的安全与繁荣始终是在不同文明的相知相遇中向前发展。因此,我们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同时,我们要积极落实成员国环保合作构想等文件,继续办好青年交流营等品牌项目,扎实推进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减灾、媒体等各领域合作。
治理是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主要途径。尽管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但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呼声不容忽视,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因此,我们要强化同观察员国、对话伙伴等地区国家交流合作,密切同联合国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伙伴关系,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开展对话,为推动化解热点问题、完善全球治理作出贡献。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各国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秉持“上海精神”,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合组织这艘巨轮将从青岛再启程,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驶向光明灿烂的未来。(经济学家、G20与新兴国家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学会理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其佐)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国新网3612006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