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深入余干县农村基层一线调研。他强调,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重要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努力做好我省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5月14日 中国江西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统筹城乡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要把这一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必须统筹好农业强不强、人才强不强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以“撸起袖子干”的决心和“铁杵磨成针”的恒心为实现美好生活而拼搏。
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要夯实产业基础,加快实施乡村“造血”工程。乡村强不强,关键靠产业;农民富不富,重点在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生活富裕的重要前提。因此要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形成乡村产业兴旺的蓬勃劲头,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为江西省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和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的湘东区麻山幸福村,便是依靠产业振兴起来的一个典型模范,该村通过“量身定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以葡萄、草莓、无公害蔬菜、果树栽培、花卉苗木等为卖点,成为赣湘地区休闲旅游的热门地。如今,幸福村有了产业做“后盾”,村民腰包鼓起来,村容村貌大变样。2017年,该村农民人均年收入突破15000元,同比增长6.8%。
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要强化人才支撑,加快实施乡村“育才”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支撑,因此要以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为主抓手,搭建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集聚乡村建设的“人气值”,让人才愿意留在乡村、建设乡村,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2011年以来我省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由财政出资招收农村优秀青年深造,推动高等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培养了大批乡村发展带头人。萍乡市排上镇陂田村杨业明便是其中一个,在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培训后成立了萍乡市新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实现产值销售收入近1000万元,净利润100万元以上。同时杨业明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通过巡回授课、科技下乡等形式将所学传授给当地村民,培训村民2000多人,帮助近50户贫困户提前脱贫,辐射带动农户达8000多户。在江西,越来越多的人才集聚到乡村,“归雁效应”逐步显现,带动乡村发展驶入快车道。
战鼓擂动,乡村振兴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开启了赣鄱大地上激动人心的嬗变之战。乡村振兴是久久为功的过程,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让我们拿出矢志不移的韧劲和驰而不息的拼劲苦干实干,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努力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文/段啟、温凤娇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国新网3612006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