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明确,要把江西建设成为生态扶贫共享发展示范区。近年来,我省通过研制精准扶贫、生态补偿扶贫标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和扶贫举措,目前已初步形成生态文明理念广泛认同、生态文明建设广泛参与、生态文明成果广泛共享的良好局面。
打生态牌,走致富路。作为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优等生”和改革“试验田”的江西,2018年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第一次会议上就对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作出了部署,提出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样板区、中部地区绿色崛起先行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创新区、生态扶贫共享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其中,生态脱贫把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战有机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江西生态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又将生态文明建设同生态移民、国有林场改革、美丽村庄建设及群众脱贫增收等同步推进,使“生态脱贫”成为江西绿色发展的一手重棋。
绿色惠民,成为江西生态脱贫的“当头炮”。发展的绿色就是民生的绿色,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在把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提升近4倍时,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行动计划》,通过打造油茶、竹类、香精香料、森林药材(含药用野生动物养殖)、苗木花卉、森林景观利用6大林下经济产业,让山区林农实现“不砍树,能致富”目标。而伐木工转为生态“护林员”,光伏扶贫、网络扶贫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又可增加贫困村集体和贫困户资产性收益、工资性收入,开辟出多渠道、多元化的生态脱贫路径。
利益联结,是江西生态脱贫的“连环炮”。现如今,江西经过多年快速减贫过程,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难度越来越大。正如《扶贫蓝皮书: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7)》指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需要有比以前更大的扶贫力度、更有效的扶贫举措创新。为此,在落实搬迁贫困户计划时,江西严守搬迁贫困户精准“界线”,坚持搬迁贫困户人均住房面积不超25平方米“标线”、户均自筹不超1万元“底线”、项目规范管理“红线”,通过统规统建,集中安置,用好建设用地增减挂政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既把党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个贫困户和贫困人员身上,更促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为其艰难,方显勇毅。生态脱贫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一蹴而就的。江西要实现2020年脱贫实效和质量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既要持续发力农村地区工矿污染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和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等先行先试的“先手棋”,又要聚焦美丽村庄建设,实施“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的新“强手棋”,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增加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的拉动作用,形成生态脱贫新模式,让绿色价值在江西再创新奇迹!
文/陶武宁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新出网证(赣)字05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国新网3612006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