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建
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发布了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其中提到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记者了解到,当下演员片酬差距甚大,一线演员片酬近亿,而一般新人三个月打包仅15万。(8月28日中国新闻网)
天价片酬话题,算是老生常谈。最近“谈”出新意的,大概是下面两点:一是巡视组正儿八经拿出了“会诊意见”,把羞答答的问题曝光在舆论场;二是央媒指名道姓批评了“天价演员”,结束了此般乱象常年靠圈内传说来说事的阶段。
有人说,北京人均干千年,不及演员接部片。这话有案可考——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度平均工资情况中显示:北京地区职工年均工资为85038元,月平均工资为7086元。如果按此计算的话,北京人人均干上千年,大概也就是八千多万的样子。而2014年,贵为影后的周迅拍《红高粱》时开出3000万片酬,当时被惊为天价;如今接拍《甄嬛传》原著作者流潋紫的新作《如懿传》时,这个价码已经飞涨到了9500万,几乎占了总投资的一大半。尽管这样的比较不够理性,但足以感受到天价片酬在中国电影产业中的“不疯魔不成活”。
天价片酬,当然未必都是洪水猛兽。市场本来就是周瑜打黄盖,没人逼着你高价买大牌。何况,演艺市场竞争还算充分,不存在垄断、不存在黑色产业链,价格在博弈中形成、交易在角力中签约。天价艺人或许能带来天价的票房号召力,制片方心里有个谱,谁也不是待宰的鱼肉。吃亏上当,换人便是。
真正的问题,倒不是一两个艺人的价码如何令人咋舌,而是演员成本占据影视制作大头之后,带来的双重困境:一是创作困境。既然“看明星脸色、为明星打工”,哪还会有资本激励作者或制作者匠心以待?靠脸吃饭、拼IP挣钱,这是中国大片往往看不到大制作的根本。钱都进了演员的腰包,道具穿帮、布景抠门,所谓良心之作,大抵也经不起观众的强迫症。在美国和韩国,一般演员的片酬仅占制作费用的10%到30%,中国导演陆川、吴思远等人则透露,如今中国演员的片酬超过制作成本的50%。行业的不正常与不健康,最终便反映到剧制的水准与细节之上。二是演技困境。老戏骨不如小鲜肉,灵魂演技不如整容担当,钱来得如此容易,有时间看《演员的自我修养》自然倒不如整形美容方便。于是,也无怪乎业内喟叹,“有的人在银幕上就是‘一个表情包’到底,几乎面瘫撑完全场,毫无演技可言,却拿着高出其他资深演职人员数十倍的片酬。”演技靠特效、对话靠配音、一言不合就临场改剧本,露脸完事,捞钱走人——这是中国影视产业虚胖的重要病因。
有数据称,2015年我国电视剧市场规模达到了约882亿元,电视剧播出总量为全年120.7万小时。在“挖煤的”“买房的”蜂拥入影视产业的背景下,在经济危机必然是文化产业契机的规律下,演艺市场仍会风光无限好。眼下而言,要解决天价演员的问题,办法无非两个:一是在税改的过程中,严格天价演员的税收征管机制,禁止制片方或工作室给艺人报税,差额累进、提高税率;二是健全行业协会自治能力,对于违规提价等行为,建立全行业黑名单机制,集结散户片方的力量,矫正片酬博弈中制片方的议价权。
天价演员救不了烂片,但,泛道德化的感性谴责也拯救不了天价片酬之乱象。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国新网3612006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