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志峰
小学开学发英语磁带,家长发愁:谁还用录音机啊。刚刚开学,就有成都小学一年级的家长被难倒了,学校发放的英语教材中配发了磁带,要求回家听磁带练习英语听力。不少家长开始发愁了,家里哪有放磁带的机器呀!不仅家长发愁,一些小学的老师也感觉到了不便。教育主管部门回应称,教材的选择要顾及到全省的大部分地区,要符合全局的需求,成都等发达地区可能觉得磁带已经“落伍”,而对于偏远地区来说,录音机的普及率要比多媒体高。(9月4日《华西都市报》)
对不少人来说,磁带和录音机都已经是“很遥远的记忆”。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网络传播方便快捷,磁带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甚至成了“收藏品”。家长面对教材中的磁带,难免会犯难。可不管怎样,毕竟事关孩子的学习,总得想办法解决。专门为此购置录音机,无疑会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浪费。
既然家长发愁、老师也感到不便,为何还要发放英语磁带,而不是采取其他更符合实际的方式?据说,是为了照顾偏远地区。这个理由乍一听并非完全没有一点道理,其实却非常牵强。难道为了一部分地区的方便,就可以不顾及其他地区的现实情况?这分明是“以偏概全”,算哪门子“符合全局的需求”嘛。
发达地区磁带已经“落伍”、偏远地区录音机的普及率要比多媒体高,那么,最科学合理的做法就是因地制宜,给偏远地区的学校发放磁带,向发达地区提供更多的多媒体选择,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一刀切”。
虽然目前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费用属于国家付费,也不能随意而为。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不仅造成浪费、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困扰,恐怕还有懒政、惰政之嫌。时代进步了,教学方式方法应与时俱进,而教育部门的服务理念和“官念”更需要跟上社会需求。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国新网3612006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